【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對于那些通過中國電子商務平臺京東購買澳大利亞牛肉的消費者來說,他們現在可以在京東自己的區塊鏈(或數字賬簿)上獲取有關這塊牛肉供應鏈中每一個環節的信息。
這一創新是中國電商為滿足和迎合消費者更挑剔、更升級的消費偏好,而不斷改變和發展的有力例證,而這些中國的電商曾一度被冠有只賣廉價并且低質商品的刻板印象。
中國的消費者群體規模龐大,但線上的零售商競爭異常激烈,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騰訊旗下的微店和京東都在爭奪更多的關注和銷量。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對產品的信任度和可靠的送貨方式已經成為幾家公司奪取市場份額的關鍵優勢所在。要知道去年一年,在線零售市場就已經創造出了高達7.18萬億元人民幣(合1.12萬億美元)的銷售額。
在國內,中國電子商務平臺面臨著獨特的營銷挑戰。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食品污染丑聞和一度繁榮的仿冒品行業打擊了人們的信心。與西方對品牌的推崇不同,中國消費者更信任第三方具有影響力人士的背書。
為了與潛在買家建立信任,大大小小的零售品牌都獲得了關鍵意見領袖(KOLs)的幫助,這些意見領袖利用無數的新媒介來吸引新客戶。品牌支付給這些關鍵意見領袖的費用是驚人的,不到一分鐘的代言費高達數十萬美元。
咨詢公司麥肯錫高級合伙人Daniel Zipser表示:“中國消費者不會只忠于一個品牌。”“無論人們購買什么商品或服務,他們總是會購買最暢銷的商品。這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他人的推薦。”
“中國的消費者不會只忠實于單一的品牌。” 麥肯錫Daniel Zipser表示。
短視頻應用——可以讓業余制作人在手機上拍攝和分享15-30秒剪輯的平臺——為品牌提供了一個直接接觸客戶的新工具。據沙利文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中存在超過200個短視頻手機應用,各大品牌會支付給網紅豐厚的報酬,讓他們的產品在視頻中出現。
隨著視頻應用的不斷發展,短視頻應用可能有一天會成為一股強大的零售力量,從淘寶和京東等電商巨頭那里搶走銷量。許多受歡迎的視頻博主已經通過個人在線商店銷售自己品牌的產品。
CMR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創始人Shaun Rein表示:“關鍵意見領袖(KOLs)現在逐漸成為了直銷人員。”“人們想要在購物時也被娛樂,就像在家庭購物網絡中一樣,人們想知道這些明星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這些產品,如何穿搭服飾。”
電商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并投入了大量資金,努力創造促進買賣雙方的互動更加有意義的條件。
去年,阿里巴巴大舉投資實體零售企業,包括斥資26億美元收購銀泰百貨(Intime retail)的股份,將其私有化。銀泰百貨是一家總部位于香港的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在線零售商的想法是創建實體展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參與度,同時向零售商提供庫存量的實時數據。
“去年是線上零售商第一次積極地拓展線下商店:具體表現在大力投資線下零售商,同時也逐漸改變零售商如何識別消費者以及線下的消費者如何轉化為線上消費者的方式,”德勤在中國的消費和零售業務主管張天冰表示。
京東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它把精力放在了在線零售體驗的最后一步,即送貨員將包裹交給消費者這一環節上面。
“京東的快遞員和他們的制服對于打造京東品牌來說非常關鍵。但我不能確定這種方式在西方能否復制。”
“京東的快遞員和他們的制服對于京東這個品牌來說是關鍵的一環。但我不能確定這種方式在西方能否復制。”Duncan Clark提到,他是“阿里巴巴:馬云打造的帝國”這一文章的作者。
去年,京東推出了自己的獨立奢侈品平臺Toplife。此前,京東曾向英國奢侈品零售商Farfetch投資3.97億美元。通過Toplife購買例如La Perla和Louis Vuitton等品牌設計師產品的顧客,會親自接到戴著白色手套穿著得體利落的男性快遞員送來的快遞,這是一種個性化的送貨方式。
“你會發現快遞員往往長得很好看,”京東手表部門總經理Belinda Chen笑著說。
按需服務的增長也不斷抬高著交付的標準,顧客期望他們的貨物能在幾天內就送達。這推動電子商務平臺大舉投資于物流網絡和倉庫自動化。
#p#分頁標題#e#今年2月,京東為其物流子公司籌集了25億美元資金,并不斷強化運營自己的“最后一英里”配送團隊和倉庫。2013年,阿里巴巴與中國幾家最大的“最后一英里”快遞公司組成了自己的物流聯盟——菜鳥快遞。菜鳥目前每天處理大約1億個包裹。
中國物流網絡的靈活性使得天貓和京東得以進入按需配送的消費品配送領域,下單的一小時內物品就可以配送到顧客手中。
全國范圍的物流隨即也產生了大量關于誰在購買什么,在哪里購買的數據。這使得電商可以創建區域性的消費者檔案,根據歷史累計偏好來管理庫存。京東與騰訊合作,分析用戶數據和購買歷史,通過應用內的廣告建議未來的購買。
京東首席技術官張晨表示:“你必須要有端到端的體驗,才能有更好的機會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