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鴻茅藥酒在生死存亡之際不斷反擊。或是生死間激發的能量,疑似鴻茅藥酒進行的公關反擊遍布網媒、公眾號、微博、論壇等渠道。雖然還是熟悉的套路,但攻擊角度卻很刁鉆。
這里不聊發布批次與節奏,就其反擊的核心要點及如何引導至其他方向,不失為一個經典案例。
射人先射馬
這個方式在類似公關危機中是最慣用手法,根據一篇名為《關于譚秦東的身份,媒體為何堅持不懈地欺騙大眾?》的推文中,借助譚秦東“擔任過制藥公司的醫學事務專員和顧問,2015年起自主創業開辦醫藥科技公司。”這個關鍵點提出質疑。
原因是此前輿論均是集中在譚秦東醫生身份上,如果譚秦東是被輿論吹捧成英雄,那“醫生”這個稱呼便是其坐下的戰馬。
要想反轉扳回劣勢,普通水稿起不到任何效應,先揭去身份,去掉光環,引發爭議,便于后續操作。
加以誘導便于污名化
只打散譚秦東醫生光環只能算第一步驟,后續仍需加以引導,這時前面提出的“商人”概念便非常重要。
跨省抓捕的原因是“譚秦東損害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此前譚秦東以醫生形象出現,沒有任何商業攻擊的可能。如今通過射馬戰術,剝去其外衣,一切都好辦了。
首先,你既然是商人,那么你之前說的醫生角色就不存在,也就是并非是輿論里的英雄。
其次,你既然是商人,就有可能是出于競爭目的,故意撰文黑鴻茅藥酒。
最后,你既然是商人,普通百姓就認為你一定有能量,所以才能弄這么大陣仗,讓媒體、律師在背后為你搖旗吶喊。
當然污名化一個譚秦東還不夠,還得將為譚秦東搖旗吶喊的媒體與公眾同潑一碗水。只有這樣,中立民眾才會可能信任自己是陷入了圈套,事件才有反轉的可能。
陰謀論:單一事件擴散成行業化
“XX勢力想通過這個方式分化我們,引發內斗,達到XX目標。”此類陰謀論文體經常出現在網絡之中,風靡數十年經久不衰。同樣,在鴻茅藥酒的反擊中,陰謀論也被用上。
購買鴻茅藥酒的人群,多少對于中醫是持信任態度者,擁護中醫人群也是鴻茅藥酒的主力客群。
當把輿論風頭引向中醫后,必然會引發擁護者的反彈,雖然中醫群體中對于鴻茅藥酒的藥方持有懷疑態度,但是普通消費者并不熟悉。
經過系列看似實錘的鋪墊后,強化普通消費者對于鴻茅藥酒事件為中醫黑炒作與策劃的認同。
這些做法最終目的是什么?
危機公關最終目的是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和威脅,上訴的種種行為并非只是為了攻擊,而是寄希望于這些點混淆關注重心。
大眾對于熱點的關注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如果成功將輿論聚焦到譚秦東是否為醫生,引發正反雙方論戰,不再關注鴻茅藥酒是否合規合法的話,那么鴻茅藥酒的目的就達到了。
下圖為最新爆料:
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只需記住一點就可以:“譚秦東被放不是因為輿論壓力,而是因為找不問題迫于輿論壓力才放”。
被放前,鴻茅藥酒比誰都希望譚秦東真的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堵住大眾的嘴,可惜目前來看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