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咖啡市場突然熱鬧起來。今年1月成立的本土咖啡品牌瑞幸(luckin coffee)打著新零售的旗號,以外賣的形式成為寫字樓里的網紅。瑞幸咖啡的野心不止于外賣,聲稱要在5月底完成500家線下店。5月15日,瑞幸炮轟星巴克,稱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簽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即使有閑置店鋪也不能租賃給其他“咖啡”商家;星巴克還對供應商施壓要求站隊“二選一”。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了南京瑞幸咖啡線下門店的布局情況:自3月開了首家門店,目前已經開業的6家門店以自提結合外賣的形式為主。算上正在裝修的20多家門店,不到3個月,瑞幸在南京的門店就要超過30家。目前來看,瑞幸和星巴克的門店還沒有近距離“重疊”的,離星巴克最近的一家瑞幸也在1公里以外。這樣的距離難道真的跟“星巴克排他協議”有關?
炮轟:網紅咖啡瑞幸指責星巴克涉嫌壟斷
5月15日,瑞幸咖啡發布了致星巴克的公開信并宣讀《瑞幸咖啡針對星巴克涉嫌壟斷行為采取法律行動的簡要介紹》。瑞幸表示,星巴克對物業的排他性條款和對供應商的施壓,已經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對此,星巴克方面回應稱,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
今年3月之前,似乎沒人聽說過瑞幸咖啡。然而到了4月,它迅速進入一、二線城市白領的視野。短時間內打響品牌的瑞幸咖啡有四寶:請代言人+朋友圈營銷+做外賣+促銷。
星巴克從來沒有明星代言的“硬廣”,而瑞幸請了湯唯、張震做代言人,廣告鋪天蓋地。朋友圈里更是每天都有人主動轉發瑞幸的優惠鏈接。定價上,瑞幸一杯在21-27元之間,比星巴克同款低10元左右。不僅如此,瑞幸還開展了多項促銷優惠活動,新開門店試營業期間還有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活動,相當于一杯咖啡只要10多元。
瑞幸快捷的外賣服務也滿足了不少白領隨時隨地來一杯現磨咖啡的需求。
探訪:瑞幸門店與最近的星巴克隔了1公里
5月16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對瑞幸和星巴克、COSTA的門店情況進行了探訪。目前,瑞幸APP顯示,南京已有6家線下門店處于營業狀態,而選好地址并在裝修狀態的門店有20多家。一位負責瑞幸南京線下商業拓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瑞幸在南京的第一家門店是今年3月才開的。而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南京市場深耕十多年的COSTA和星巴克的門店分別為25家和92家。
記者在探訪瑞幸門店后發現,如此驚人的開店速度背后,是門店的功能定位和傳統連鎖咖啡存在巨大的差異。根據瑞幸的分類,線下門店有四種:快閃店、快取店、悠享店和旗艦店,功能依次增多。其中南京已經營業的6家線下店,5家為快取店,用戶通過APP下單后可以自己到門店提取。
16日下午,記者來到其中一家快取店——金城大廈門店。即使客人在現場也必須用APP下單,由于附近的外賣單也從該店走,現場下單要等半小時。門店面積十平米左右,只夠工作人員制作咖啡和擺放物料,沒有空間再擺放桌椅。
從瑞幸在南京的33家門店選址情況來看,清一色的寫字樓和產業園,無一在核心商圈。記者在瑞幸金城大廈門店搜索附近的星巴克,發現最近的是1公里以外的新世紀廣場店。
而在新街口商圈,星巴克周圍的其他咖啡品類不少。以德基為例,星巴克和COSTA都有門店,地圖顯示的步行距離是200多米,其他品牌中含有咖啡或主營咖啡的有8家。
業內:排他協議在餐飲業很普遍
對此,一位在南京從事日料品牌連鎖經營的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食品行業的排他協議很普遍,最初肯德基和麥當勞之間也有排他協議,只不過現在門店開多了,也就不存在了。我的品牌在進駐一些商圈時,也會要求物業簽排他協議,我不希望他們再簽其他日料。”
而據瑞幸南京商業拓展的那位負責人透露,在線下門店的拓展中確實遭到了星巴克的排他影響。“我們在南京河西一家新開的商業中心就遭遇了排他協議,根據他們的協議,廣場內除了星巴克不得引進其他的咖啡品牌。”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星巴克的排他協議并不是直接針對瑞幸。“一般情況下,排他也只是不能在同一樓層或同一大廈,對我們門店拓展影響還不是很明顯。”
為什么在核心商圈,星巴克可以和其他品牌共存,在一些較為偏遠或者新開的商圈會出現排他?“這要看商場和品牌誰更強勢,在新街口,商場肯定比星巴克更強勢。而在一些影響力弱的商圈,物業希望通過星巴克這樣的品牌來吸引流量,也就會出現品牌方要求排他。”上述日料品牌連鎖經營負責人說。
#p#分頁標題#e#那么星巴克是否涉嫌壟斷?江蘇諾法律師事務所律師樊國民認為:“從一些第三方數據來看,星巴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一半,在行業里已經處于壟斷地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會被法律賦予更多的義務。《反壟斷法》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自己進行交易。只不過,大多關于壟斷的爭議吵著吵著就沒下文了。這主要還是因為有關壟斷的取證很難。”
熱議
瑞幸碰瓷式營銷抬高自己?
在業內人士看來,瑞幸炮轟星巴克是碰瓷式營銷。“如果咖啡品牌也有金字塔,那星巴克是頂尖的,第二層是COSTA,第三層是瑞幸這樣的新品牌,而第四層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瑞幸既不是行業第二,也找錯了假想敵。瑞幸這次就是碰瓷抬高自己。”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至于瑞幸的互聯網打法,朱丹蓬也不看好。“星巴克賣的是咖啡以外的第三空間,是咖啡+的概念,而瑞幸所謂的新零售是互聯網+的概念。其實瑞幸現在促銷以后的價格也還是可以盈利的。瑞幸燒錢補貼已經把品牌價值定位拉低了。因為補貼完了,消費者也跑了。咖啡和網約車不一樣,喝咖啡的頻次不像打網約車那么高。”
瑞幸咖啡的公開信也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網友@浩瀾一身認為,商業區域性業態排他是保護整體商圈發展的需求,在單一商圈內同一業態的數量是需要控制的,比如奶茶店賺錢,總不能一招商整個商圈都招奶茶店吧。
當然,也有網友站在瑞幸一邊,認為星巴克終于遇上對手了,這對消費者是好事。@特里_LY表示,什么行業都要保持競爭,對消費者只有好處沒壞處。
還有一些網友表示,不管是不是碰瓷,先把自己的咖啡做好喝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