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國產這件事情上扭扭捏捏、反反復復,甚至間接推動了中美之間在汽車領域的貿易戰。現在貿易戰開打了,中德車企走得越來越近,特斯拉又開始反向操作,快速將國產事宜落地,馬斯克到底想干啥?
文|乖乖虎
圖|來源網絡
這幾天中德車企間的簽約是停不下來的節奏,很多小編已經累倒在鍵盤前。但令業內意想不到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竟反向行之,從美國飛到中國,悄無聲息地與上海臨港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的投資協議。
之前,特斯拉在國產這件事情上扭扭捏捏、反反復復,甚至間接推動了中美之間在汽車領域的貿易戰。現在貿易戰開打了,中德車企走得越來越近,特斯拉又開始反向操作,快速將國產事宜落地,馬斯克到底想干啥?
其實,馬斯克這次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還記得今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將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前,馬斯克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希望特朗普能對中國相關政策有所干涉。一個被廣為傳播的的推特就是,馬斯克認為,中國對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而美國只征收2.5%,這不太公平。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不久中國政府調低了汽車進口關稅,但特朗普出爾發爾,隨后我國又調高了在美生產的進口車關稅稅率。現在,特斯拉的全系產品價格都已上調。僅Model S系列官方指導價就上調了15萬-30萬元不等。這對特斯拉的影響是致命的。
美國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分析師Efraim Levy就表示,『提價對正在虧錢的特斯拉來說必將影響其銷售,但它必須這么做,這么目前他們的財力無法完全承擔關稅帶來的成本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馬斯克不得不加緊推動在華工廠建設事宜,以應對現在或者將來可能面臨的關稅壓力。
說到這,一個被大家忽視的問題浮出水面——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簽訂的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項目規劃,誰來掏錢呢?要知道,現在特斯拉的現金流十分緊張,而上海的工廠聽說要在2020年才能落地,這兩年時間里,受產能和資金困擾的特斯拉拿什么來運轉項目?這個項目可是在特斯拉的一再要求下,以獨資的方式落地的噢。
其次,聽說馬斯克現在也在北京協調各種關系。如果不是看在特斯拉頂著一個科技公司的光環在汽車圈里混,估計也很少有人愿意與這位當初攪渾水的馬斯克談更多。
馬斯克在北京估計最直接想解決的問題是生產資質問題。參照國內造車新勢力,生產資質的獲得不外乎四中方式:新建資質、收購資質、代工資質和跨界資質。
以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人脈和它目前的資金狀況,收購資質和代工資質的可能性不大,申請新建資質是它最有可能選擇的路徑。
但自從發改委核準了15家造車新勢力后,新能源乘用車新建資質的大門已經長期處于關閉狀態,馬斯克有沒有能力再創造一個『驚喜』,把大門敲開,也在考驗著它的能力。
當然,上述兩個難題對特斯拉來說需要時間來運作。現在,馬斯克必須承受關稅上調帶來的苦果,這是他一手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