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尾聲,翟天臨的危機熱搜炸開了雷。
先拉一下簡單的時間軸:
1月31日,翟天臨微博曬出北大博士后錄用通知書。


過年期間,“翟天臨不知道知網”以及“知網沒有收錄翟天臨博士論文”等熱點引發爭議。
工作室第一時間做了回應:“不知道知網”只是一句幽默玩笑話,而根據學校流程,博士論文要今年上半年才在知網公開。

于正也在微博曬了翟天臨博士論文截圖,隨著今天的新瓜落地,于正已把這條微博刪除。

好了,今天又有新進展:
1,有網友查詢到翟天臨研究生論文的文獻重復比高達40%,知網精準調色盤一目了然。翟天臨博士論文涉嫌抄襲。


翟天臨博士論文寫的是《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這是他演過的角色,劇版《白鹿原》算2017年的口碑佳作。

2,翟天臨涉嫌抄襲的論文原作者在朋友圈發聲:這個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來打假嗎?(翟天臨春晚小品演了打假警察)

新瓜的殺傷力更強了。
博士論文涉嫌抄襲,那后面還有一系列連鎖反應:博士學位受質疑,緊接著還有博士后光環,包括學校甚至是整個藝術院校的學術口碑都受到影響。
原本這一切危機都可以避免,如果翟天臨不忙著炒學霸人設,拿了博士后也低調處理的話,他的公關團隊過年就不用焦頭爛額地處理危機。
按照時間軸來看,整個話題爆發期集中在過年:過年前PO博士后圖片→春晚小品亮相→春節期間直播互動引爆“我不知道知網”。

翟天臨的春節營銷確實太用力了,也很著急。
我們來看看里面的幾個誤區。
#明星學霸營銷的風險在哪里?規避跨界的不可控#
學霸營銷可以么?可以,但要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營銷元素,而不是營銷重點。(娛樂圈已經有前車之鑒了~)
翟天臨是演員,高學歷可以說明其表演理論功底扎實,這是一個加分項。但演員的立身之本是靠作品輸出,高學歷不是作品。
翟天臨的學霸營銷開展很久了,博士后之前就是博士光環,一輪接一輪。
他常常在微博上分享“論文進展”。
2011年的一篇小論文,他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搞定了。

當年研究生論文之路甚是艱辛......



學霸營銷是一個跨界話題,這次翟天臨熱搜涉及到了學術圈,大家開始質疑其博士論文是否抄襲,以及藝術類院校的學術氛圍。
跨界話題是雙刃劍,所有營銷都渴望走跨界路線,但跨界也存在不可控因素。
對于藝人而言,傳播的基本訴求是求穩、可控。哪怕是圈地自萌,有粉絲和路人鼓掌都是好的。
跨界營銷,就意味著“出圈”,出圈的好處是可以引爆更多熱點,吸引更多路人關注藝人,藝人的傳播輻射面更廣,圈層突破更多。
出圈也有弊端,有些跨界的知識點不是娛樂圈人士的強項,比如這次涉及到的學術圈。
翟天臨團隊沒有提前把控好學術圈風險:博士和博士后熱點傳播需要規避哪些專業領域風險呢?
這是跨界營銷需要反思的地方,跨界意味著你要涉獵到很多自己不熟悉的傳播領域。公關基本功以傳播領域的專業知識為主,各種跨界知識為輔。
1+1>2,跨界如果把控不好,反面效應也是巨大的。
藝人團隊在操作跨界營銷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對“跨的這個界”做詳細了解,娛樂圈基本功是你們的強項,但跨界到其他圈,就未必是你們的強項。
像翟天臨這次跨的學術圈,里面很多專業知識屬于藝人公關的超綱題,比如論文的文獻重復比......(如果團隊有人能做話題預警,這次危機就好辦多了,可惜沒有~)
如果公關團隊在過年前有一個基本預判,大家可能就要調整過年這套傳播方案了。
當然,以后藝人團隊做這類高能學霸話題的時候,還是三思而后行,盡量避免炒學霸。
藝人微博最好也不要頻繁曬論文進展,或者頻繁曬看了什么書之類的,如果把控不了相關人設,那就提前規避這些雷區。
#過年營銷,重大節日營銷要懂得預設風險#
過年是熱搜旺季,很多瓜眾都說:最近幾天熱搜看到了很多營銷大戶。
營銷越熱越好,抓住所有天時地利人和,但也要注意物極必反,營銷越熱,也可能被反噬。
正如上面提到的跨界因素的不可控。按照專業工作流程,公關團隊在做大型傳播campaign之前,都要開會討論好幾輪“需要規避的風險”:
1,娛樂領域的風險。比如這個話題是不是需要炒到極致?炒到天上有地下無?會不會有踩別人或者碰瓷的風險?
分寸感很重要,藝人傳播要做到收放自如,我們投放了資源和熱度,必須要有幾輪強勢擴散,但到了傳播臨界點,就要慢慢往回收。傳播熱點要做峰值預判,過了峰值也就過了警戒線,可能會引發輿論不適。
現在很多藝人團隊的營銷理念還是過于單一,覺得熱度越大越好,大家就想著肆意往外擴散,卻不懂得如何往里收。
傳播只放不收,就容易失控,就容易出危機。
過年期間,很多瓜眾表示:平時很有路人好感的幾個藝人,被過年的瘋狂營銷敗了好感。現在的藝人營銷要注重創意投入,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做“尬搜”。
2,出圈領域的風險。過年和節假日是話題出圈的重要時間點,出圈受眾涵蓋了各個行業領域,出圈話題最好不要設定過于跨專業的話題,免得自己團隊吃不透,出了問題就很被動了。
比較穩妥的方法就是提前開會,畫出各個階段的傳播重點,里面的出圈元素都重點標示,自己團隊吃不透,可以請第三方權威專家提前把控下風險。
#接下來翟天臨團隊如何公關?#
后續聲明如何把控?
澄清事實是關鍵,如何澄清,也需要和校方做一輪溝通,畢竟這次是連鎖反應,藝人團隊不能閉門造車。
危機公關要懂得“往最壞的處境做預設”,假如這次藝人形象真的無法挽回,藝人損失有多少?止損和恢復需要多久的周期?
翟天臨作為演員,演技還是有的,這個周期他的傳播節奏有點失衡,營銷多過作品輸出,就容易出問題。現階段還是好好把重心放在作品輸出上吧。
作品是演員的抗風險硬指標,藝人團隊還是要多花心思在這個上面,推薦你們多看幾遍法劇《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