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關公司會和門戶網站溝通,避免他們把企業的負面新聞做成專題或放頭條;還可和主要搜索引擎網站溝通,盡量又快又多地發布客戶的正面信息,把負面信息沖掉。“沒有幾個人會去點擊搜索引擎提供的5頁、10頁之后的信息。”
然而,網絡危機公關真正能做的,并不是去屏蔽信息源。“想要屏蔽,是做不到的。想要刪,是刪不干凈的。”陳墨說,企業出現問題,就像生病,網絡危機公關處理不是治病,而是防止傳染,防止信息蔓延擴散。
即便是再專業的網絡公關公司,也無法和千萬網民對抗。“要順著他們的意思”童紫靜說,王老吉在汶川地震后做了口碑營銷,找人在網上發帖子,通過網站和QQ群傳播,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萬科的王石就是失敗的典型,他的事情在網上傳開以后,“他們的公關公司也曾經找到我們來公關,但是我們在網上發了幾個回應質疑的帖子后遭到網友的痛罵,我們也回天無力了。”
據陳墨介紹,網絡公關的成本很大。像前一陣家樂福找到公關公司做公關,一個月花了200萬元。目前,這種口碑營銷逐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同。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大型企業開始主動利用網絡公關。而一些中小型私企的利用率較低,在1/1000左右。
“你無法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
有時,網絡公關公司也炒作社會話題。
一起突發事故導致員工死亡后,事后賠償遲遲未解決,死者家屬找到了網絡公關公司。這家公司先在一家選好的網站上發了一個精心炮制的網友爆料帖,接著由“炒作團”把帖子炒熱,很快成為該網站頭條、頻道推薦。各大媒體轉載,很多記者跟蹤采訪。沒出一周時間,相關部門的領導,省廳的廳長等都到受害者家中了解情況,成立專案組對事件進行調查。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客戶,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焦點是網絡公關公司精心炮制的。
靈想傳媒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深知很多記者會把天涯、貓撲等一些著名的論壇,當做自己的“寶庫”,每天在里面篩選看起來有新聞價值的信息。但很多看似原創的草根帖里面,有很多都是網絡公關公司們蓄意炒作出來的的話題。
很多小公關公司的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網上發帖,惡意攻擊客戶的對手。他們按照客戶的要求,制造并炒作不實負面信息,在門戶網站、行業網站和BBS上發表攻擊競爭對手的言論。
“網絡公關就是一個工具,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生存。就像一把扳手,本意是用來擰螺絲,但是就有人拿扳手互掄,打得頭破血流。”童紫靜說,很多客戶開門見山就是要自己替他們罵人。“我們一般不會接這種活,罵來罵去一定會兩敗俱傷,而且對行業的傷害太大了。”
這么為所欲為,難道不怕火眼金睛、執法嚴明的管理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句話用在哪里都合適。”靈想傳媒的那位負責人說,“并不是人人都是如來佛祖。”據他透露,一些論壇的管理員本身,就是他們“炒作團”的骨干。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對網絡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則。“規則都是在被欺騙、付出代價之后,由于彼此需要而建立起來的。”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硯農認為,很多企業通過新技術下的網絡公關扭轉了被動局面,提高了知名度。但是,如果不誠實,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林肯說過,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