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的理念、程序是相同的,每個危機事件的處理又有不同的處理策略、方法。
據國內公關機構的統計分析,企業危機事件最終能夠得到有效管理并取得理想效果的比例,約有20%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有80%以上的企業危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見,危機管理確實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既需要企業的綜合實力、整體素質等作為支撐,更需要危機管理者的思想、智慧和操作能力。危機管理既是科學,需要把握內在的規律;更是藝術,需要膽識才智。
王微先生是一位“善于在刀尖上跳舞的人”。近兩年來,他成功管理了宇通客車、長城電腦等六大危機管理案例,涉及國內外幾大有影響的行業。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大學的企業管理論壇上講述了自己的心得,受到企業界的廣泛好評。此后,他有關“企業危機管理9+1策略”的系列文章在國內多家雜志發表,新浪網轉載后點擊閱讀量超過40多萬。經過這樣一段實踐的準備和理論的思考,他拿出一本闡述中國特色企業危機管理的專著。通覽這部新著,感覺體會獨到,特點明顯。
這是一本有獨到創見的書。“淮南之橘,淮北為枳。”作者認為,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國家法律體系相對完善,企業管理較為成熟,相比之下,我們各方面還有待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企業的危機管理方面所積累的許多理論和經驗,并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再者,危機事件都是具體的、個性化的,危機管理實戰中既需要有基本原理性的原則、規范和模式,更需要富有針對性的策略、方法。恰如打仗,正規軍的打法與游擊隊的打法就各有千秋。因此,這本書著力將危機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程序與我國企業面臨的實際相結合,化用我國古代兵家的謀略,提出了“9+1”的策略。其中,有的觀點在我看來,甚至顛覆了西方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如果沒有實戰效果的支持,是沒有膽量提出來的。

這是一本注重實戰的書。危機管理操作性、實戰性很強,所有的理論、方法、模式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具有實際成效,才有真正說服力。本書與一般譯介過來的危機管理著作不同,作者不是從理論、概念出發進行邏輯演繹,而是從實戰出發,努力地追尋企業危機的救助之策,探尋基業長青之道。他詳細分析了近年來公眾熟知的企業危機案例,描述了廣州本田汽車杭州“婚禮門”事件、光明乳業質量事件、聯想集團裁員事件形成的網上震動、中美史克公司的PPA事件、戴爾電腦爆炸事件、福特汽車&凡世通輪胎等中外企業的遭遇,評論了整個危機事件中的危機管理策劃和公關行動,在案例的分析中促人思考,,在事實的評點中給人以啟迪。作者強調策劃中必須針對實際的策略選擇,強調方案制訂后的執行實施,直接指向實戰的效果。
一般的企業危機管理著作通常是講解原理,為證明觀點再引用相關的案例。這本書通篇都是從案例開始,在詳細、生動的描述敘述中將讀者帶入具體的事件情景之中,然后一起討論危機管理的優劣長短。也許其分析、點評篇幅并不長,但是畫龍點睛、切中要害,讓人在各種復雜的危機環境中抓住管理應對的根本和關鍵。這比起“觀點+例子”的理論專著往往更能夠激發思考和想象。
《中國式危機公關9+1策略》是一位資深企業危機管理者的思索感悟和真知良言。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作者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深切關注和滿腔熱情。因此,我相信,如果假以更多的時間,讓作者更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一些觀點、心得,這本書將會在理論上顯得更加豐滿,邏輯更加謹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