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是這秋冬的汽車市場太過煩悶,這不,就有人送歡樂了。

錯是錯得離譜了點,可這,就只是個錯誤嗎?

看看大家,都不是玩的不亦樂乎嗎!
曾幾何時,英菲尼迪曾被誤認為是“大長安”;曾幾何時,這“大長安”就快脫離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今天,奧迪這場友誼賽,讓大家又想起了這個曾經風靡北美的日系豪華品牌。

我們慣說BBA,我們慣說豪華品牌第二梯隊,但似乎這兩年,哪里都沒有英菲尼迪的聲量。凱迪拉克進入國內市場最晚,卻因快速布局及極大的終端優惠價格將第二梯隊的最大名聲給撈了回來;沃爾沃也不甘示弱,國產化、SUV、新能源,終端價格也沒有放過;獨有雷克薩斯,慢慢悠悠的抓著自身的品牌建設,與經銷商眉來眼去就把錢掙了。英菲尼迪呢?產品停滯不前,,渠道建設一直不見起色,就連曾經的代理公關公司也出現了資金鏈危機。
第二梯隊沒有看點嗎?可比BBA看點多多了。
但BBA明顯不能看著弟弟們這樣玩,因此在產品線上進行了各種明爭暗斗,從入門級車型到旗艦型車型,甚至,關乎未來幾十年的新能源布局,也被放在臺面上比來比去。
危機公關,看似就這么被玩壞了。但奧迪,似乎并不這樣認為。


一方面是網絡上的輕松應對,一方面卻是最為嚴厲的事后處罰。對于事件本身,肯定是需要有人承擔責任的,但似乎每次,奧迪方面都會將這樣的事故看得特別嚴重。為什么?
這可是奧迪Q8!在被奔馳寶馬聯手打壓的這兩年,奧迪一直鉚足勁,雖然我新車不如對手但我有穩定消費群體;雖然我營銷不如對手但我有價格優勢。直至奧迪Q8的上市,行業人士預測,這一次奧迪旗艦型新車的入市是近幾年來第一與其他兩位競爭對手站在了同一個競爭節點,通過一段時間的緩沖期,奧迪又再卷土重來,BBA再次有了制衡對手的法寶。
再者,正因為奧迪這個品牌形象,似乎一直沒有敢于“開玩笑”的勇氣。那么多次的網絡營銷,奔馳寶馬都不帶著奧迪玩,甚至還帶有幾分揶揄,奧迪自是咽不下這口氣的。而奧迪本身,帶著一汽這個身份,雖然近幾年已經在慢慢改變其“官商”形象,但改變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背后責任人的處事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什么是營銷?什么又是危機公關?看看出錯方——騰訊的措辭。

大家的關注點在哪?難道不是被幾個數據搶走了眼球嗎?它明確的告知客戶,我們一個半小時的曝光,得到了3959次的關注,而這,還只是區域投放。費用是多少呢?202元。也就是說,客戶可以花費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關注度。
這是一個錯誤嗎?哪怕是錯誤,它也能發酵到各大網絡平臺,給客戶帶來意想不到的眼球效應。或許,英菲尼迪還在思考,下一步咱們是不是也需要做一波這一類宣傳?
現階段,都說汽車難賣、廣告難做。大家都去關注利益本身,而忘記了品牌維護及其帶給普通大眾的品牌內涵或是亮點元素。英菲尼迪不缺好技術,為什么一說到豪華品牌提到它的人少之又少?奧迪本就屬BBA陣營,為什么總會被年輕消費群體嫌棄或早已不是第一選擇?危機或是無意,但市場,總有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