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加之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其突發性、破壞性、不確定性的特點,就像一座完全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噴發的火山,一次次考驗著品牌們。
為了克服這些考驗,品牌就需要發動危機公關來轉危為安。
危機公關越發敷衍
以前,網絡還沒有現在發達,品牌面對危機公關,又是開記者發布會,又是各種謝罪聲明。現在,依賴著互聯網的普及,品牌的危機公關也變得方便起來,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一張聲明或回應的圖片,就算是處理危機了。
最近很火的高以翔事件,就是一個被質疑十分敷衍的危機公關案例。下面,品牌君通過幾個方面來分析,為什么浙江衛視的危機公關,會被網友們如此口誅筆伐。

1.回應速度
當品牌遇到危機事件時,其回應的速度基本上就反映了它對該事件的重視程度。然而,高以翔是27日凌晨出的事情,浙江衛視卻是在當日的晚上十點做出回應,前后時間相聚將近二十個小時。
2.解決方案
浙江衛視官微所發布的聲明中,并沒有提到對該事件的解決方案,尤其是相關人員的處理部分。雖說微博上有流傳《追我吧》總導演、總制片等主要負責人已被辭退,但官方都沒有對此說明,,實在很難讓人信服。
3.態度原則
基本上,一個危機公關能否被大家接受,其態度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浙江衛視的態度之所以被大家抨擊,一是因為在該聲明中的表達在避重就輕,沒有回應最關鍵的安全問題;二是連個公章都沒有,讓人覺得沒有受到重視。

以上三點還僅僅只是針對浙江衛視在27日的聲明,其他沒有確實證據的如撤熱搜、壓熱度、引導輿論方向等行為,品牌君在這里就不說了。
然而,因不合格的危機公關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還不只是浙江衛視:某知名游戲大廠對員工健康問題的回應不被人買單、江一燕事件成為公關的反面教材、D&G辱華事件被眾人唾棄……
網絡環境復雜,只要是公眾的品牌或人物,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負面消息。品牌如果處理得好,就能轉危為安,處理得不好,只會火上澆油。那么,怎樣的危機公關才算合格呢?
怎樣的危機公關才算合格?
前不久品牌君和大家分享過的奧迪和英菲尼迪事件,其實就是一次不錯的危機公關,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奧迪這是用202塊,做出了2000萬的廣告效果。

如果你說,奧迪事件和上面所說到的危機都不是一個量級,這怎么能做對比?那品牌君就來給你說說,合格的危機公關,應該做到哪些方面:
1.反應及時是必須的
當網絡開始出現負面消息時,品牌的公關部門這時候就應該注意起來了,盡早回復,亮出態度。

杜蕾斯和喜茶某一次聯名因為用詞不當,而受到了網友們的強烈反對,結果,雙方都沒有直接回應,只是刪除了微博,悄悄更換海報,妄圖蒙混過關。直到第二天熱搜還高高掛起時,才出面回應。
錯誤已經造成,就應該在第一時間道歉,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控制輿論擴散、降低負面影響的。
2.回應焦點要明確
網友看公關文,重點看的是品牌回應焦點。海底撈之前后廚出現了老鼠,引發巨大的食安問題,事件爆發三個小時左右,海底撈迅速做出了兩份回應一份對內,一份對外。有人將海底撈的危機公關策略概括為:鍋我背、錯我改、員工我養。
網友們想要知道的核心都被一一解答,使得海底撈的公關案例成了品牌們的教科書。

江一燕作為甲方去領了一個設計大獎,雖說看起來有點可笑,但如果江一燕以謙虛的態度及時向大家解釋,說不定這事就這么過去了。但是,江一燕偏不,她不服網友的質疑,避重就輕,三分之二的文稿都在說自己做過的好事,結果卻連自己參與設計的文稿都拿不出來。
如果危機公關的回應焦點在一開始就偏離了軌道,那么所做的任何解釋和回應都是蒼白無力的。
3.適當自黑調侃
恰到好處的自黑,可以拉近品牌和大眾之間的距離,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

不過,很多品牌看中自黑的好處,卻忽略它的不穩定性。在沒有理清實際情況的時候就盲目自黑,結果把“自黑”玩成了“抹黑”。一般來說,自黑只適合一些小錯誤,比如品牌君在上面說到的奧迪和英菲尼迪。
其實,合格的危機公關說到底就是“真誠”二字。消費者感受到了品牌的真誠,自然也不會繼續追究和為難。如果品牌只是忙于“甩鍋”和“開脫”,那就無異于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至于浙江衛視,他們到現在都不回應網友對高以翔事件的追問,該電視臺的危機公關是否真誠,相信各位心里都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