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并沒有在臨床獲得論證效用的藥品,能在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享受和大米、口罩一樣的待遇直達封鎖區居民手里,發放的量還遠高于實際所需,要說沒點東西是不可能的。
有些事不認真時輕飄飄,認真起來重千噸。

不管目前口碑夸還是貶,以嶺藥業的蓮花清瘟算是已經進入過上海市民最困難的一段生活,接下來要做的最高目標是一種親民的“陪伴”,而不是介入式的“炫耀”。
在公眾衛生傳播管理中,安慰劑經過反復論證確實有功效,“安慰”本來就是大災大疫下最有效的“藥品”之一,即便是走官方渠道給居民送藥表達的也是一種關懷,但如果夾帶狐假虎威的味道,關懷就會夾帶私利,不純粹的關懷就會和“謝謝你,因為有你”一樣被籠罩上怪異的味道。別說送了6000萬的藥品,就算送了6個億,也只會像一張張罪狀一樣被釘上上海抗疫歷史中。

在經濟學中,市場關系和社會關系之間有著微妙的轉化方程式。純市場關系有時候比純社會關系更牢固,而社會關系一旦折現成市場關系,就再沒有回頭的可能。連花清瘟如果真有途徑送達居民,我覺得可以嘗試有幾個方案上的轉變:
第一,贈藥改為賣藥,只收取非常低的價格,比如一元一盒掃碼付款,居民覺得需要買些藥安慰一下,那大家都沒有道德負擔,即使居民不需要,他也會念你的好,疫情解除后可以歸還到當地藥店,不至于意見反彈。
第二,藥盒上可以注明是“助力上??挂邔S谩?,既表達了良好的祝愿,也表明這些藥并非降庫存的舊藥,表達的是一種尊重,企業形象就和蘿卜青菜一樣得到了提升。
第三,以嶺藥業既然要全面參與助力上??挂?,更應該展示整個企業為抗疫付出的心力和情感,比如開通一些用藥咨詢,專家在線問答,只是給藥和與民意打口水仗,這和父母直接遞給你兩千塊錢過生日一樣粗暴,除了能展示你有權有錢,還有什么?
結論:說得多不如做得多,連花現在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