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衛龍辣條被頂上微博熱搜,再次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在所抽檢的11類食品643批次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622批次,不合格樣品21批次。其中,包括衛龍、謝博士、小鵬食品、香鐺鐺、鐘芹輝等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衛龍辣條被檢測出含有被要求不得使用的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
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負面一直就容易迅速發酵,衛龍食品也高度重視,在昨天深夜1點多通過雙微發布了聲明,強調衛龍所產的食品全部合法合規,可謂黃金時間解決問題了。
衛龍的聲明內容一共三條,邏輯清晰,干脆有利,以強硬的公關姿態回應了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檢測結果。大致翻譯一下:
1、衛龍辣條從2007年開始一直執行各地方標準,以河南省和湖南省地方標準為代表;
2、衛龍辣條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生產辣條,河南省地方標準現行有效;
3、國家正在征求制定關于辣條的國家標準,但現在還在征求階段,未發布正式實施前,依然按照各地方標準。
更簡單的說,衛龍是一家河南企業,一直按照河南的地方標準生產,湖北突然跳出來說他檢測不合格,衛龍不認。
在衛龍發布聲明前,的確有不少人被這一抽檢結果誤導,畢竟辣條被很多人認為是垃圾食品。辣條行業也在十多年前遇到了多次全國性的危機。
2005年12月,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霉克星),一時之間面筋生產企業成為眾矢之的。
2007年,有群眾舉報平江四個面筋熟食廠在原料中添加非法添加劑霉克星,國家質監總局將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
為了擺脫“垃圾食品”的標簽,衛龍斷臂求生,開始了徹底的轉型,首先就是大刀闊斧的改包裝,甚至開始走蘋果風。
同時開發了新的產品線,親嘴燒、大面筋等陸續上線。
在暴走大事件的偶然“推薦”下,“吃根辣條壓壓驚”瞬間成為流行語,衛龍抓住時機,事件營銷上也下足功夫,線上線下各種搶眼球的事件頻發。
經過幾年的改革,衛龍辣條從垃圾食品轉型為網紅食品。
回到昨晚的危機公關,衛龍的聲明發布之后,算是沉冤得雪,網友的反應基本也偏向正面,不少人甚至開始主動為衛龍辟謠,在餐飲企業中能有如此口碑的,恐怕也只有海底撈了。
衛龍辣條可以說是“身經百戰”,這種進攻型的危機公關,講究態度強勢,以攻為守,其實在衛龍之前也并不少見。
比如去年315被央視曝光銷售日本核泄漏產品食品的無印良品,同樣采用了強勢的公關手段,直接開懟央視,最終輿論幾乎一邊倒的支持無印良品。
再比如今年的網易考拉,中消協發布的2017“雙11”網絡購物調查體驗結果中,京東、聚美優品、網易考拉、蜜芽、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全部中槍,被調查出“海淘售假”。然而網易考拉率先進行了強勢回應。發布了一條聲明,指出所謂的“問題商品”均為海外正品且采購來源鏈路清晰可靠。并且“鄭重質疑中消協所使用的鑒定機構不具備該商品的鑒定資質。”整個回應相對強勢。這一事件最新的結果是,今年6月,網易考拉起訴中消協、雅詩蘭黛等侵犯名譽權,要求賠償2100萬元,真是強勢中的強勢。
進攻型危機公關,普遍能收獲到很好的效果,但前提必須要謹慎審視問題是否存在,判斷危機的真實性,如果像無印良品、網易考拉、衛龍這樣,本身有足夠底氣能拿出各種證明的,簡潔有力的進攻型危機公關更合適,也能在最短時間內扭轉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