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大低迷與大清查雙面夾擊下,華誼兄弟麻煩不斷。
偷逃稅嫌疑被崔永元揪住不放,質押股份被股東質疑套現,華誼公關正經歷一場大考。
不過到頭來,可能也無事于補。處理危機不慌不忙、不冷不熱,早期乘著行業快車又賺了太多快活錢,華誼的麻煩,是公關失利和早期積病雙重作用的結果。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也許現在到時候了。
1
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假期,旅游與電影市場遭遇冰火兩重天。7天內出行游客數量相比去年增長9.43%,而票房收入暴跌21.4%。趕在假期末上映的華誼出品《找到你》至長假結束票房僅4700萬。
而上映兩天前,范冰冰偷逃稅不法行為的坐實間接導致了《找到你》的低迷,有網友表示“一聽華誼就拒看”。
10月3日,范冰冰“陰陽合同”等偷逃稅行為被江蘇省稅務局核實,其本人及其擔任法人的各間公司需繳納稅款、罰金共約8.84億。
而同一條船上的華誼兄弟,面對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就是否偷逃稅款等相關事宜的詢問,終于在7日回應稱公司一直遵守上市公司法律法規,與合作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并依法及時繳納相關稅費,公司依法對不實信息的發布、傳播者追究法律責任,有進展將及時公布。
引發崔永元舉報的導火索《手機2》,主演之一是范冰冰,出品方是華誼兄弟,此外雙方還合作過《我不是潘金蓮》等多部影片,范冰冰本人都在微博中承認有拆分合同等逃稅問題,一句“與合作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如何讓人信服?
在缺乏有力抗辯證據的前提下,用“合作演員”這種字眼完全是擴大了關聯范圍。
事實上像范冰冰等很多明星,早就離開了華誼兄弟自立門戶,包括周迅、黃曉明、李冰冰等,這也是影視行業避稅的常用手段。華誼公關要真想玩文字游戲,倒不如用“旗下藝人”這種范圍更小的表述。
當然,即便嚴謹措辭,也已無法挽回輿情。影視圈的天價酬勞、奢侈行徑早已成為眾矢之的,當網友突然發現圈內人享受著與付出不相匹配的物質和榮光時,其實還乘了偷逃稅的“快車”,輿論已然定調。曾經的影視圈老大,亦是獲益頗豐者,沒有做好行業表率,華誼難辭其咎。
不過華誼還能怎么回應呢?不嘴硬,難道承認自己偷逃稅?
如今的影視公司,早已過了躺著賺錢的時代。靠大片、青春片、流量明星吹起的一個又一個泡沫、誕生的一部又一部爛片正把市場推向理性,從稅務問題展開的大清查或許標志著影視行業正進入“贖罪”時期,代價就是把前些年賺的票房再繳回來。
2
如果說崔永元的舉報是半路殺出來的意外,那么華誼兄弟深層次的不安——電影業務乏力——早已體現。
近年來,主營電影的華誼實際是靠投資撐起主要業績。2016年,減持掌趣套得的收益占華誼當年凈利潤的92.2%,2017年,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71.6%。
但在主營業務遭受質疑的當口,今年6月初,華誼公告卻顯示王中軍、王中磊幾乎質押了全部股權,這一現象被外界解讀為瘋狂套現、對公司前景不看好。
當時正值“崔永元炮轟范冰冰、馮小剛”事件發酵之際,隨后曝出“瘋狂套現”傳聞共同導致華誼當月股價跌去近25%。
但實際上進入2017年以來華誼兄弟的電影業務已有所好轉,相比2016年票房收入被光線傳媒翻倍超越,后一年《芳華》、《前任3》的叫好叫座已為華誼扳回一城。
而飽受爭議的質押股份本是影視圈內尋常的融資方式,如果發布公告的同時能對股權變動作出解釋,大可控制部分“套現”猜測的發酵。
在各方解讀持續6天后,華誼方面的聲明姍姍來遲:股權質押是為了用于其他項目的投資和股權獎勵,不是拋售股票,更不代表不看好華誼未來,也不會影響華誼兄弟的正常經營。
但此時網絡早已出現各種有理有據的負面分析,配合崔永元的炮轟,華誼股價持續下跌。
袁立適時一句“跑路了”更為該事平添熱度,還是帶導向性的。
3
關于袁立與華誼王中軍的“沒完沒了”還得回溯到5月。彼時袁立在朋友圈炮轟王中軍多年前賣給她兩件藝術品均為假貨,并直言其為“騙子”。
同樣是幾天后,王中軍才通過華誼兄弟官方微博回應:事情并不復雜,真假也不難求證。清者自清,就是這樣。
后續袁立針對這一回應又作出解釋,也只是口水話回憶了事件經過,至此算告一段落。
結局就是雙方各執一詞,輿論反應亦然,倒沒有像偷逃稅問題一樣一邊倒。華誼公關在這件事上做到了干凈利落,延后兩天的回應也體現了自信與風度,但可惜的是其也用了同樣的方式對待偷逃稅和套現跑路的質疑。
偷逃稅和假畫羅生門不一樣,有自信就要理直氣壯,有錯誤就要立正挨打。
復盤近來華誼兄弟的公關危機,不外乎三大原因:
無依據硬撐
縱觀崔永元手撕影視圈逃稅潛規則以來,華誼兄弟作為靶子公司一直有其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氣魄。只是始終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面對危機,別再糾結“誰主張誰舉證”的程序正義,如果真有證據就要擺出來,你的形象你不維護公眾就要給你“判刑”了。當然如果確實沒得洗,還不如真誠反思,承諾下不為例。
出來混遲早要還
當然,出了事不能全部甩鍋公關,華誼兄弟走到今天,也有其早期“順風順水”埋下的隱患。影視行業大淘金時代,華誼及其業內一眾公司過得太滋潤。每天睡夠十小時得到的地位,當真是自己天賦異稟?還是依靠全民瘋狂和稅收優惠,以及鉆過的空子狠撈的一筆?
如今行業遇冷,恰恰是市場回歸理性的表現,也是新一輪洗牌的時機,如果能將在繳稅上做文章的精力轉移到切實提升影片品質上來,華誼興許還能翻盤。
樂于享受的公眾形象
王中軍生活頗為低調,沒有微博,也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
公司掌舵者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氣質,你是實在厚道的,整個公司就是接地氣的,你是姿態高傲的,整個公司就是傲慢冰冷的。
華誼陷入風波之前,王中軍已醉心藝術多年,少數的公開現身基本都在畫廊、拍賣會或藝術品鑒活動,廣為流傳的幾大特質就是愛藝術、懂生活。慢慢在吃瓜群眾心中就形成了一個奢侈的、樂于享受的形象。
企業家用自己的錢為自己的品位買單本無可厚非,可當有部分錢被質疑來歷時,群憤很容易被激起。
而董事長缺乏大眾溝通渠道恰令華誼缺少引導輿論的空間。倘若有微博評論區,大眾尚有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也有利于多方意見呈現。而凡事透過公司回應,即便真想做個隱士,在外界看來也更像是缺少直面危機的勇氣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