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偶像不僅是自己一輩子的修行,可能還要帶著經紀人一起修行。
引發我這段感嘆的,是優質偶像林俊杰正因為經紀人行為遭遇的一場人設坍塌危機。
起因是14日,一段林俊杰經紀人在機場打掉粉絲手機的視頻引發網民吵翻天。
可以看到粉絲只是拍照湊近了一些,倒也并沒有過分舉動,但是林俊杰經紀人徐佩云一抬手就將粉絲手機打掉了,被打掉手機的粉絲也是一臉懵,JJ好像回頭看了一眼,但是并沒有在意。
事情迅速被頂上熱搜,到了15日下午經紀人已經對媒體回應了,說當時該粉絲跑到護欄里,因此比較警惕,擔心她往前沖向藝人,無心拍掉了手機非常抱歉。
這段回應吃瓜群眾滿意嗎?比較一致的態度是:不滿意,簡直就是甩鍋粉絲毫無誠意。
現在的情況是林俊杰粉絲、疑似脫粉的前粉絲和普通網友吵成了一團。
力挺派認為經紀人沒做錯,拍照的人手機快懟到林俊杰臉上了,保護藝人很正常。
質疑者認為林俊杰在外邊粉絲又碰不到他,有什么好推的,打掉手機就更過分了。
好吧這些爭吵吵吵就算了。
問題是輿論的火苗很明顯已經燒到了林俊杰身上。有網友明確表示追了好多年,沒先到林俊杰是這么冷漠無情的人,脫粉脫粉。
粉絲那邊迅速還擊了,說現場一片混亂,JJ根本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偽粉絲要脫粉就脫粉,方便真粉絲演唱會搶票。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誰的錯?林俊杰人設真的坍塌了嗎?
我的答案是:這位經紀人的確剛剛創造了年度經紀人招黑行為和最差危機公關的示范作。
但林俊杰怎么就無情冷漠人設坍塌了?
林俊杰經紀人應該也沒想到這個事能持續刷屏,尤其是,沒想到事件會在內地網絡上引發如此軒然大波。
為什么說這是年度經紀人為藝人招黑行為和最差危機公關呢?
一是傲慢,二是偏見。
先說傲慢。
這位經紀人早就在林俊杰歌迷中積蓄糟糕口碑了,所以資深JJ粉絲對她的這種行為根本是見怪不怪,但為什么一次習慣性的對粉絲囂張行為,會引發如此大波呢?
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媒介,帶有情緒的素材自己就會刷屏。
我們都知道,所有素材中,短視頻的病毒性最強,人人都有手機,可以隨時拿出來錄視頻看視頻,吃瓜群眾兼具了記錄者和傳播者。
這場風波的成因在于,經紀人一巴掌打掉粉絲手機的動作太霸氣,太有傳播力了,也就太容易引發圍觀。
更糟糕的是,這段視頻不光記錄了經紀人的行為,連林俊杰的反應也一并記錄在內。這種對歌迷的傲慢是天長日久形成的,但被放大就是一夕之間。結果就是經紀人被罵就算了,林俊杰也一起遭遇了人設坍塌的風險。
再說偏見。
必須說根據這位經紀人的回應,我只能說她真的不懂危機公關,尤其是內地網絡生態下的危機公關!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風波過后經紀人的回應,應該是這次危機公關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卻被經紀人一個糟糕透頂的偏見就搞砸了。
這個偏見就是——歌迷很煩,,一切都是歌迷的錯。
經紀人一上來就說自己有多保護藝人,是害怕藝人被傷害,最后說無心拍掉了手機非常抱歉。
這段回應從危機公關角度如何評價呢?一點也不誠懇,還留下諸多破綻。
這位經紀人可能搞錯了,回應最重要的不是解釋,而是態度。
圍觀群眾都看到了視頻,各有各的理解,解釋未必有用,但過分強調歌迷過錯,就將明星和經紀人過分強悍的形象,非常直觀和立體地展現給了公眾。
這才是這場回應最壞的結果。
我甚至認為,這場回應對此事的進展起到的作用就是延伸熱度,因為如果沒有這段回應,事件可能也不會持續刷屏下去,或者被其他熱點所覆蓋。但正是因為回應中反映的偏見,更進一步激發了質疑者的情緒。
經紀人本來應該起到的作用是保護明星,構成明星與媒體、大眾、粉絲之間的屏障,必要時進行危機公關,但現在這位經紀人卻幫明星制造出危機,甚至在歌迷要求她下課的質疑聲中,成為了林俊杰的危機本身。
所以如果要給這段回應和之前她的行為打分的話,我的評分只能是:負分。
但林俊杰活該人設坍塌嗎?
讓我們來還原現場的情境:林俊杰出機場,被粉絲圍住,現場確實是一片嘈雜。
看視頻歌迷手機被打掉,林俊杰回了一下頭,沒做任何表示,繼續前行。
算不算冷漠呢?我覺得經紀人出手的時候他正往前走,至少不能肯定林俊杰真的知道發生了什么。
也就談不上現場阻不阻止,保不保護歌迷的問題。
比較值得一提的反倒是他事后的表現,確實是不太行。
現在林俊杰應該知道發生什么了吧,但是出來回應的是經紀人,這一套是符合華納唱片公司危機公關打法的,如非必要,明星不會自己站到公眾面前,但卻完全不符合內地輿論生態。
從危機公關角度講,林俊杰自己出來發條短文為經紀人道歉,完全可以迅速平息事件,但他沒有,結果加速了負面輿論的蔓延。
從危機公關角度講,從經紀人到林俊杰自己可以說錯誤連連,但如果因此一味diss林俊杰,甚至上升到人品人設的程度,我卻覺得完全沒必要:林俊杰并沒有犯任何根本性錯誤。
反倒是質疑的歌迷和吃瓜群眾,看到他沒護粉,就空口鑒定人品有問題;事后沒回應,又說他冷漠。
但為什么要拿著放大鏡去找每個人的問題呢?
林俊杰一直以來,都是言談舉止謙遜有禮,歌壇出名的優質偶像。這其實反過來成為他潛在的危機:太過完美的人設是最容易坍塌的。
但說他對歌迷不好顯然不是事實。
之前林俊杰在沈陽的演唱會上演唱了“起風了”上過熱搜,這首歌本來是由日本歌手高橋優作詞作曲,后來有了中文版,又因為沒有獲得版權的問題而下架過,獲得版權后并且重新制作并發行了新版。結果林俊杰演唱會干脆就拿下了《起風了》的版權,這里的寵粉很明顯了。
其它寵粉優秀事跡還包括:他看到演唱會很多粉絲會有買不到票的情況發生,發現這背后操盤手就是黃牛,為避免上班族、學生多出錢,林俊杰就想了一個辦法,購演唱會門票也要實行實名制,一張身份證只能買兩張,而且驗票的時候還要刷臉。
這套搞法完全是益人不利己,因為會把演唱會流程搞復雜,其實對銷售本身是有副作用的,但粉絲再也不用擔心買不到票、買到的是假票等等問題了。
看平時林俊杰自己和粉絲的互動是和諧中透出沙雕,比如為了慶祝微博粉絲突破5000萬,林俊杰信守承諾秀出腹肌,結果并沒有迎來預料之中的彩虹屁,反倒被粉絲們嘲笑“哥,這身材好像,不怎么行啊。”還說別對中年男人要求太嚴格哈哈哈哈。
這些細節綜合起來,應該足夠證明林俊杰的日常行為完全符合人設,但這次的事件他的反應的確不算完美,甚至可以說遲鈍。
或許他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更慎重的經紀人,幫他應對危機、而不是為他制造風波,以至于在真人秀般的輿論場里,過度消耗早前積累下的口碑。
但除此之外,林俊杰有沒有需要反思的呢?當然有。
他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做一個永遠正確的偶像。
雖然現在網絡上關于事件的評價不一,作為藝人來說,有爭議才有熱度。
但林俊杰是靠實力不靠熱度的實力派唱將,這場風波不僅造成個別粉絲脫粉現場,還影響了他的路人緣,無論如何都是扣分事件。
這背后當然是當下飯圈一個奇怪的習慣,永遠用別人家偶像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偶像,比如指責林俊杰為什么不學習面對類似情況的易烊千璽,對經紀人胖虎來句——“別這樣”。
但兩個現場完全不同,這種說法無疑是吹毛求疵。
可是作為偶像應該有偶像的自覺,其中包括經紀人行為藝人埋單。
因為偶像寄托著粉絲的幻想,是許多粉絲熬過漫長歲月之后,時間替他們留下最珍貴的那個剪影。
愛林俊杰的粉絲可能說,當代娛樂圈藝人真的好慘,對著歌迷要完成歌迷期待的KPI,經紀人不給力自己還要背鍋。
但這就是明星應盡之責,享受了舞臺上萬眾矚目的榮光,就要承受這些不算絕對公平的指責。
林俊杰算一個優質偶像嗎?當然算。
從少年時代被母親逼著學琴的他,18歲從歌手訓練班順利畢業。
同年他創作的歌曲《where did you go》就發表了,3500 名學員,只有 70 人畢業,僅僅兩個人發了唱片:阿杜和他。
但早期寫歌時,并沒有那么順利,4年的時間,寫了無數的歌幾乎都被斃掉,好不容易為張惠妹、庾澄慶、阿杜、王心凌、吳克群等人創作了多首主打歌,但出唱片一直輪不到他。
直到首張專輯《樂行者》一上市就創下了近百萬的發行量,并連續十周摘下新人銷售榜冠軍,他才算是新人出頭。
到了 2004年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江南》發行量突破百萬大關,亞洲銷量150萬,他才躋身華語樂壇一線男歌手。
結果到2009年,第二輪世界巡回演唱會他卻因為勞累過度感冒越來越嚴重,幾度出現了咳血的現象。最后聲帶嚴重受損,無法發聲,演藝活動被迫中止。
傳說JJ抱著助理哭了一晚,當時醫生對他能不能恢復到從前也沒底。
但他憑借堅持重返樂壇,憑借《100天》拿下了第21屆臺灣金曲獎最佳男歌手。登陸內地音樂綜藝《夢想的聲音》,憑優秀的音樂實力狠狠圈了一輪粉。
出道16年,13張創作專輯,2座金曲獎最佳男歌手獎杯,金曲不斷,當時沒紅的《醉赤壁》后來成為抖音神曲,巡演一開票就在網站售罄……
但林俊杰算不算成熟偶像呢?又并不是。
他在綜藝節目現場一首《我們》唱到最后失控落淚……
談歌迷主動獻身的做法過分耿直,“做這動作,是很喜歡我嗎?不是啊,她只是想炫耀跟林俊杰很熟。“有段時間我很討厭女性。”
之前喝咖啡時將超跑違規停在紅線上被拍到,被臺灣媒體狠批。也是經紀人向媒體表示:“確實做了不良示范,JJ誠心道歉。”
看得出這些都是小問題,不影響我們對他是優質偶像的認定,但要德位相配必須是一輩子的修行,林俊杰還需努力。
日本老牌偶像木村拓哉曾經說過:從觀眾那里得到歡呼,得到掌聲,是比大家想象中更加珍貴的東西,得到這些不是理所當然的,要讓自己成為配得上這些歡呼、掌聲的一個人。
今年正式隱退的費玉清為了歌迷,事事克制了一輩子。為了維持耳朵的靈敏度,小哥很少去嘈雜的場合,平時看電視也只看字幕,不開聲音。為了保護嗓子,不抽煙,不喝酒,說話聲音也盡量小。
劉德華開演唱會失聲向歌迷鞠躬道歉,因此造成的退票問題他自己一力承擔。
在路人眼中,明星就是高高在上享受眾人仰慕的人,不是這樣的,一時的流量明星的確可以不管不顧,做錯任何事憑借一張臉獲取粉絲的原諒,但長壽偶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輩子努力的成果。
被人稱為音樂天才的林俊杰,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庭,4歲時就被父母送去學鋼琴,為了站到今天的高度付出了無數努力,所以經紀人行為林俊杰埋單才更加叫人可惜。
但有時候,明星直面風波帶來的成長,遠比粉絲將一切甩鍋有意義的多。
對于粉絲來說,當然可以因為這件事脫粉,從此不留戀,不回頭,一別生兩寬,各生歡喜。
而對于林俊杰來說,重要的是從這場年度糟糕危機公關風波中反省如何做一個更好的偶像,其中包括及時挽回經紀人為自己招黑引發的口碑危機。
經紀人行為上升到明星合理嗎?不合理,但無從逃避。
林俊杰必須用一輩子向粉絲證明——“確認過眼神,我遇見對的人。” 這就是優質偶像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