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作為一種特殊形態的公共關系處理,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對人關系處理的學問。
公關的核心目標就是爭取到更多公眾對自己的支持和行動。
這里所說的公眾要包括七個利益關系群體:政府部門、媒體、消費者、供應商、股東、渠道商和內部員工。這里面最容易忽略,或不被重視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內部員工的公關處理,而我們發現,內部員工對危機的轉化乃至對企業聲譽提升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對內公關管理中,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感公關策略”
案例1:被打的快遞小哥

網民一方面在譴責打人者,要“人肉”這位蠻橫之人,另一方面又將話題轉向了北京人與外地人之間的矛盾上來。
可以說,對于順豐快遞,這家作為基礎性服務的企業來說,出現了不利的輿論傳播。
經過一晚上的醞釀和研究,第二天,順豐集團的董事長王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做了強硬回應,要為自己的員工撐腰,追究打人者的法律責任!
這一回應瞬間引起了輿論了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公眾將這一感受順延到順豐快遞的服務上,認為順豐做得好,原因就是這是家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公司,老板能為最基層的員工出頭,這家企業值得信任!
情感公關,在這一階段可以說發揮了極佳的正面作用。那么,老板為員工出頭,做到這一點就結束了嗎?
我們看,情感公關中,最為精彩的就是: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將驚喜繼續往前推進一步!就像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上,代表汶川地震民眾的小林浩突然走在姚明身邊一樣,全國人民看到這位康復的小男孩,都又激發了一種心系災區、化悲痛為力量的民族情感,把民眾的情緒和情感都引導上了正面的范圍之中。
順豐集團同樣也采用了這種做法, 那就是在2017年2月25日 順豐登陸A股上市之時,被打的快遞小哥小楊被邀請與董事長王衛一起敲鐘。
這一舉動,可以說,為順豐的員工打了一針強心劑,最終用情感的方式將一個負面的事件轉化成了順豐人性化的企業文化宣傳上來,起到了非常好的正面傳播效果!
案例2:曾經的“血汗工廠”

這一事件在當年立刻引起了全社會各界乃至全球的關注,媒體將富士康比喻成“血汗工廠”,而在跳樓事件后,有近5萬名工人相繼離職,富士康在招聘大會上給出高出同業3倍的薪資待遇,卻無人在他的招聘柜前停留。
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企業員工需要情感呵護的時候,企業情感公關在管理上的缺失,就會造成“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連倒效應。
同樣,發生在2004年聯想集團的裁員事件,也引起了一場針對聯想企業的輿論危機。看似正常的企業裁員舉措,而在缺少情感公關的引導下,就會激發更多潛在的危機隱患。
情感公關,對于企業來說,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佳的一種內部公關策略。員工是企業危機最好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