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之后,在2020年這個春夏交替的時節,又有一批新能源車“火”了。自5月8日以來,理想ONE、廣汽新能源Aion S、比亞迪秦PRO等明星級新能源車型先后發生自燃,讓外界對新能源汽車本就始終無法打消的質疑,又多了幾分。
事情已經發生,先不談如何彌補的問題,最起碼就現在而言,想讓車企有個好的態度都成了一種奢望。遠的不提,就今年發生的這幾起自燃事件來說,除了理想表明出了積極的解決態度并很快給出相應報告以外,廣汽新能源和比亞迪都選擇了避而不談的態度,再聯想到更早之前帕薩特在中保研測試中撞斷A柱后時隔近半年才做出官方回應,讓人不得不懷疑,難道如今遇到事情之后先躲躲風聲成了傳統車企的危機公關法則?
理想樹立正面典型
5月8日11點30分左右,湖南長沙一臺理想ONE發生了前機艙冒煙的情況。從當時的現場視頻來看,車輛的的前引擎艙不止出現了冒煙的情況,甚至還有明火發生,火勢發生在機艙也就是發動機(增程器)位置,電池組所在的底盤位置并未起火。此外,車主在視頻里中表示車上了臨牌,也就是說這臺車買回來沒多久,還沒上牌。
隨后新浪微博@理想汽車第一時間做出了事故回應:2020年5月8日11點30分左右,湖南長沙一臺理想ONE發生了前機艙冒煙的情況,經過現場檢測,車輛電池系統沒有出現問題。目前車輛已經移到安全區域進行檢測,有后續調查結果會及時發布。
半個月后的5月21日,理想汽車在官微上公布了5月8日長沙理想ONE自燃的原因并道歉。根據理想汽車的表述,本次起火原因經勘查認定:是前機艙右下部的排氣管前段表面附著了外來異物造成的起火。此異物為事故車輛在交付前整備過程中遺落在前機艙內的一塊車漆防護墊。
經對事故車輛的拆解確認:增程器和燃油油路管道良好,燃燒過程中未出現斷裂和泄露;前機艙的雙電機、電機控制器、高壓線束,以及車身中部電池沒有燃燒和結構損傷,高壓線束絕緣層沒有損壞,增程系統和電驅動系統均正常。
其他的都暫且不談,理想最起碼在針對車輛自燃的問題上給出了積極的態度,反觀傳統車企,就難免讓人寒心。
甩鍋和沉默
5月18日,廣州楊桃公園南門東側停車場內一輛廣汽新能源Aion S突發自燃。從微博上發布的現場照片來看,自燃的這臺Aion S車身側面印有“ON TIME”字樣的拉花,應該為如祺出行平臺車輛。而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來看,這輛Aion S當時是停在車位上,不在充電狀態,車內也沒有司機,在靜止狀態下發生了自燃。
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廣汽新能源一直都未對此事件做出過正式回應,而面對媒體的追問,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則表示:“現場的環境狀況較為復雜,起火的真實原因仍需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查”,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更是把自燃的問題“甩鍋”出去,,“自燃或與后備箱內消毒水有關,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研中。”
無獨有偶,5月28日,一輛已經完成充電的比亞迪秦PRO在深圳也發生了自燃。據目擊者稱,該電動汽車起火事件發生地在深圳致聯西鄉充電站,該車是在凌晨4點左右充完電,并移至旁邊停車位之后,在早上6點左右開始自燃。而從視頻、圖片資料來看,起火點位于車輛左側底盤,且火勢擴散很猛,動力電池發生起火燃燒的可能性較大。
截止發稿,比亞迪未對此事件做出任何回應,【汽車維基APP】也會持續關注此事,但無論結果如何,官方不就自燃事件迅速做出回應,無論站在車主的角度還是關注新能源汽車的角度來講都是不夠體面的。
大車企誠意盡失
不可否認的是,理想作為造車新勢力聲勢微薄,需要展現出更好的態度來吸引消費者,但這也并不代表著諸如廣汽新能源和比亞迪這樣相對規模較大、擁有更大影響力的車企可以“店大欺客”,上汽大眾就是這之中的反面典型。
去年年底,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官網公布了“上汽大眾帕薩特”最新碰撞試驗成績,并在次日正式公布了“上汽大眾帕薩特”車型的碰撞測試視頻全過程。結果讓眾多消費者對曾經的“大眾高級車”帕薩特大失所望,特別是正面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項目中,帕薩特的成績幾乎處于同級別墊底水平,碰撞中A柱直接被撞斷。
而在負面消息被爆出后,上汽大眾官方層面選擇了集體沉默,甚至在流傳出的經銷商話術中提出,C-IASI中保研的測試方法不權威,只有C-NCAP的測試標準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說法,并按照C-NCAP的評分標準,高調定義了上汽大眾帕薩特B級轎車得分第一的形象。
但如今已經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顯然不會輕信這套言論,自今年1月以來,上汽大眾的銷量逐步下滑,今年1-4月,上汽大眾新車銷量僅為30.3萬輛,同比下滑高達50.4%,實現了腰斬的慘烈情況。
5月初,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開始接連對外就帕薩特碰撞事件發聲,其核心目的,無疑是希望盡快消除碰撞事件對帕薩特乃至上汽大眾的影響。
“無為而治”的核心并不是“治”,而是“無為”。在市場競爭已經從增量變為存量的現在,任何一點小的差池都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出了問題并沒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的態度讓消費者寒心,在危機公關這門功課上,不少傳統車企已經被造車新勢力甩在了身后。
多些真誠,少點套路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