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記者王婉瑩) 今后,“我國對市場準入的審批將實行‘清單化’管理。為了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強調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全國統一性,還將實行‘全國一張清單’,明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應由國務院統一制定,未經國務院授權,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行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得擅自增減、變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條目。”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25日表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4日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攝
新鮮出爐!24日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4日下午印發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簡稱“負面清單2018版”),標志著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入了全面實施的新階段。據悉,清單主體包括“禁止準入類”和“許可準入類”兩大類,其中禁止準入類4項、許可準入類147項,一共有151個事項、581條具體管理措施,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簡稱“負面清單試點版”)相比,事項減少了177項,具體管理措施減少了288條。
徐善長介紹,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意味著我國在市場準入領域確立了統一公平的規則體系,意味著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自主選擇是否進入,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隨意出臺對市場準入環節的審批措施,真正實現了“非禁即入”。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厘清了市場和政府在市場準入環節發揮作用的邊界,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一目了然地知曉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審批許可、什么可以自主決定,從而為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提供了巨大空間,有利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市場準入環節發揮決定性作用。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后,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混合所有制企業,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一視同仁,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條件待遇。”徐善長強調,“在政府層面,要求政府從‘重事前審批’轉變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將監管關口后移,把更多監管資源投向加強對市場主體投資經營行為的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方面的功能。”
國家發改委25日就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攝
重大突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是一項創新性的制度改革
徐善長表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國際上沒有可以參照的先例。2016年,制訂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廣東4省(市)開展試點。2017年,試點范圍擴大到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15省(市)。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修訂形成《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2018年版)》。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萬勁松萬勁松介紹,《負面清單2018版》在《負面清單試點版》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優化整合,“該減的堅決減,該留的科學留,該增的合理增。”
首先,主清單不再逐條列出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事項,具體相關法律措施以清單附件形式列出,便于市場主體參考。其次,將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有修訂調整的7條措施作為附件列出,其他措施不再逐條列出。第三,在清單中增設“地方性許可措施”欄目,進一步提升清單的完備性。這些地方許可措施主要把地方法規設立的準入類許可事項納入進來,解決了地方根據《行政許可法》設立的地方性市場準入管理措施與全國清單如何銜接的問題,使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再有空白領域。
經過調整,《負面清單2018版》共列禁止和許可類事項151項,總體上比《負面清單試點版》原有的328項減少了177項,壓減幅度達54%。
全國一張清單!強調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
“負面清單”是個熱門詞匯,一些地方包括行業,區域性的或者行業性皆有負面清單,對于如何處理《負面清單2018版》和其他負面清單的關系,徐善長表示,為了建立全國統一市場,要強調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全國統一性,實行“全國一張清單”。明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應由國務院統一制定,未經國務院授權,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行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得擅自增減、變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條目。
#p#分頁標題#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編制的行業性、領域性、區域性負面清單,應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中。涉及行業性、領域性、區域性等方面確需采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出臺相關措施的,應以目錄形式發布,并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確保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徐善長還舉例道,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互聯網行業市場準入禁止許可目錄》都已統一納入《負面清單2018版》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