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銀行業機構作為牽涉大眾切身利益的金融場所,一直以來都是輿論的關注點。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碎片化、網絡化等特征加大了基層銀行業機構的聲譽風險管控壓力。如何把握輿情管控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是基層銀行業機構需要做好的課題。基層銀行業機構輿情處置存在哪些問題呢?又該怎樣解決呢?下面由慧科訊業來為你詳細解答!
基層銀行業機構輿情處置存在的問題:
被動式應對
目前,一些基層銀行業機構對聲譽風險尚缺乏系統理性的認識和高效的處置預案,在應對輿情風險時十分被動,且重事后處理而輕事前預防。從決策層面看,雖然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但一些機構的風險防范仍局限于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傳統領域,對聲譽風險的認識不足,缺乏戰略層面的布局。從執行層面看,很多銀行未設置專門的輿情管理崗位和聲譽風險管理部門,輿情處置人員多為兼職,聲譽風險管理職能分散,缺乏協調統一的應對機制。從執行層面看,多數機構缺少一支訓練有素的聲譽管理和公關隊伍,一線員工普遍缺乏相關意識,沒有形成聲譽風險管理文化氛圍,導致在面對緊急的輿情事件時,銀行往往手忙腳亂、疲于應付,錯過輿情處置的最佳時機。
滯后式應對
在實踐中,一些基層銀行業機構往往在負面輿情出現后才開始重視,突出表現為事前“渾然不知”、事中“高度重視”、事后“拋之腦后”,不注重輿情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建設。從輿情處置鏈條的角度看,在預防階段,一些基層銀行業機構尚未形成完善的輿情風險監測體系,無法及時識別、分析和預警輿情風險,現有的風險預案多流于形式、靈活性不夠、操作性不強。在處置階段,對內缺乏成熟可行的應對機制,當出現聲譽風險事件時,往往集全行之力臨時應對;對外缺乏通暢的接待、溝通、處理機制,未能與地方政府、監管部門、新聞媒體形成協同機制。在后續階段,不注重對發生負面輿情的原因進行剖析總結,不能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整改,解決深層次問題,導致同類同質的輿情事件屢屢發生。
粗放式應對
對基層銀行業機構而言,一般性負面輿論較多,重大負面輿情相對較少,一些銀行的應對方式較為粗放,處置輿情風險的效率較低。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針對一般輿情,基層銀行業機構一般采取關注輿情發展、跟帖引導、沉帖處理等方式,未采取直接聯系當事人、發布通報和新聞通稿等有效措施。當一般輿情、地方性輿情引起主流媒體關注并轉發傳播、演化為重大負面輿情事件時,基層銀行業機構又普遍存在輿情管理不夠專業、新聞發言人制度懸空、輿情分層預警不足、突發輿情處理預案不健全等問題。針對負面輿情,部分基層銀行業機構采取“刪帖”“封口”等簡單的策略,急于息事寧人,有時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基層銀行業機構輿情處置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頂層設計與配套設施
增強輿情處置能力,重點是主動將聲譽風險管控提升到全局戰略的高度,納入全面風險管理的范疇。一方面,明確牽頭職能部門,設立專職輿情管理崗位或實施業務外包,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和突發事件監測,及時掌控輿情動態,積極回應網絡輿情;另一方面,建立專業化的輿情引導隊伍,主動發聲、正本清源,實現正向引導。
強化流程建設與內外聯動
重點是做實輿情識別、研判、處置和風險緩釋各階段的工作,強化全流程管理。對內,注重分析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強對輿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從源頭上控制和緩釋風險;加強金融知識宣傳和正面宣傳,塑造銀行業機構良好的社會形象;強化對輿情工作的經驗總結,做到舉一反三。對外,建立與監管、宣傳、公安、信訪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拓寬輿情事件信息溝通渠道,提高應對輿情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狠抓分層管理與疏導結合
重點是建立輿情事件層級處理機制和輿情應對方案。對一般性網絡輿情,遵循以疏導為主、以堵截為輔的輿情化解原則;對重大輿情事件,則堅持上下聯動的化解原則,及時尋求有關部門和機構的支持,聯手化解輿情風險,實現對輿情的有序疏導、分層導控;對負面輿情,制訂輿情應對方案,確保負面輿情發生時處置應對能夠有章可循,有效提高應對負面輿情的能力和處置效率。
#p#分頁標題#e#銀行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其服務態度好壞和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廣大客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自身的經營效益,影響著銀行的社會聲譽。精神風貌、員工素質、行容行貌、營業環境、服務設施、辦事效率和質量等都是銀行的具體形象。慧科訊業認為服務就是從細微之處入手,讓客戶感到親切,感到放心,感到滿意。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按照“嚴格、規范、謹慎、誠信、創新”十字行風的要求,把工作做實、做細、做透,在嚴格管理中規范服務行為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樹立銀行良好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