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企業需要在競爭中圍繞最新技術趨勢保持領先地位,傳統汽車產業中的并購,正被一系列目不暇接的生態系統、聯盟和協作所取代。
尤其是在汽車行業發展從傳統機械工業向智能網聯時代變革之際,“升班馬”之戰也促使車企從單打獨斗走向開放融合,紛紛通過跨界融合、戰略聯盟、股權結盟等方式共同布局未來發展。
未能建立或加入此類聯盟的汽車制造商或是供應商有掉隊的風險,甚至可能更糟。
2017年11月,寶馬、戴姆勒、福特、大眾等汽車行業巨頭聯合成立了合資公司Ionity,該公司旨在開發、建設一個大功率充電(HPC)網絡,為歐洲的所有電動汽車提供全面支持,同時,聯盟還鼓勵其他汽車制造商及區域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共同豐富覆蓋歐洲的充電網絡。
2018年3月,包括豐田、日產、本田等在內的11家公司聯合成立了日本H2 Mobility公司,支持日本加氫站的戰略性部署,最終目標是增加日本燃料電池車輛的數量,從而可持續地建設加氫站業務。
智能網聯汽車時代,巨頭們別無選擇,“眾樂樂”帶來的優勢明顯,單打獨斗不僅需要承擔高昂的開發成本,也會輸給時間。
福特和大眾汽車集團宣布會聯合開發一系列廂式車和卡車產品,福特近期還表示,雙方在探討共同投資自動駕駛的可能性。
對規模較小的汽車制造商而言,與規模較大的競爭者合作可能就像抓住“救命稻草”。2017年,馬自達和豐田結成商業和資本聯盟,“旨在為未來移動出行創造新價值”,包括電氣化和互聯化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與馬自達簽訂的業務與資本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在美國設立整車合資公司,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并將在電動車共享技術、車載互聯技術以及先進安全技術等領域開展合作,為未來移動出行創造新價值。
阿布薩米德認為“規模較小的車企今后的日子不好過了。”他表示馬自達可以利用豐田的巨大規模,但同時,,馬自達作為專注設計和運動的品牌也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些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