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直播遭遇的種種危機,足以證明王思聰IP在游戲直播行業失靈。以上消息雖未獲官方回應,但游戲直播行業集中化加劇、熊貓直播活躍用戶下滑已是板上釘釘。
接近熊貓直播的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2018年底,熊貓直播已開始想重組方案,但到目前為止,王思聰(熊貓直播CEO)仍持有熊貓直播的股份,沒有拋售,也沒有轉讓給其他投資人”。
2018年底,熊貓直播迎來難得的好消息,熊貓直播COO張菊元對外宣稱,熊貓直播將被騰訊或虎牙等公司收購,以及王思聰退出的撤資均為不實傳聞。
事實上,從2018年起,熊貓直播就陸續被曝出拖欠主播工資,資金鏈斷裂、王思聰撤資等消息。
但風光的背后,是直播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現實,,熊貓入局太晚,想要穩固地位,勢必要持續不斷的投入。
3月6日,內部員工透露,此前王思聰曾與多家直播平臺商談,想要將熊貓直播出售,其中與一家互聯網巨頭進展順利,但在其后的盡調中,對方發現熊貓負債太多,最終放棄了收購。
但根據熊貓直播公司內部傳聞,其負債數額高達十億,讓接手企業也頗為“膽怯”。
對于當時有用戶、有主播的熊貓直播來說,超越斗魚和虎牙是有機會的,之所以熊貓直播之后陸續走下坡路,核心原因有對簽約直播管理松散和公司運營策略。
在創立初期,王思聰的IP效應讓熊貓直播成為公認的優等生,但是直播平臺的核心還是在于主播規模、合作方式、運營策略等,這些都是王思聰IP補不了的。
一方面,熊貓直播靠王思聰關系挖來的主播和明星,帶來的流量都是短期效應,并沒有實打實地轉換成忠實用戶。另一方面,熊貓直播內部人員管理也很混亂,雖然王思聰是創始人,但是他實際投入的精力顯然跟普通創業者難以較量,他更多是作為投資人的角色。
事實上復盤來看,在王思聰進入游戲直播領域時,已經很晚。
王思聰雖然有強大的號召力,以及手里也握有不少的電競、娛樂圈資源,但想要憑一己之力便彌補熊貓直播錯過的時間窗口,終究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