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于3月15日晚20時直播。節目中曝光了電子煙的真正危害。
我們的3號消費預警是和年輕人有關系,在一些時尚年輕的消費群體里,電子煙很流行。和香煙比起來他們覺得抽電子煙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有太大的危害,而且甚至把它當作是戒煙的替代品,他們不覺得自己是煙民,更喜歡被稱作是玩家,把抽電子煙吞云吐霧當作很炫很潮的事情,可是抽電子煙真的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危害嗎?
來看一下。
以下為預警詳情:
解說:電子煙是通過電池功能加入一種溶液傳送氣物,速成煙液,大多數煙液中都含有尼古丁。
尼古丁是誘導你成癮的物質,長時間吸食……他們成為卷煙的幾率非常大。
不吸煙的青少年如果開始使用電子煙,日后開始吸煙的可能性是沒有接觸電子煙(也不吸煙)的青少年的兩倍。所以電子煙讓青少年轉而成為吸煙者概率翻了整整一倍。
解說:我們從市場上隨機購買了8種電子煙煙液通過一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控煙研究所認證的研究室,將煙液稀釋后檢測。檢測發現一部分煙液尼古丁濃度標識不規范,60毫升的煙液標注6毫克,只有含量數值沒有表達單位,極易誤導消費者。尼古丁濃度標志模糊不是,可能導致消費者過量吸食尼古丁。除了尼古丁煙液中通常含有香料、丙二醇和甘油,實驗倉與兩條管子相連,一條管子的末端和電子煙相連,另一條與注射器相連,抽出艙內的空氣形成負壓,煙會進入實驗倉,抽取一百次取樣,采集的煙霧樣品被放入儀器中。
保留時間為4.456的這個峰,通過它的值確定這個是甲醛。
測試的4種煙液每一百次抽吸甲醛檢測量2.3—14.9,是我國室內最高允許美立方米0.08毫克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甲醛是有害氣體,對整個氣道、呼吸道包括眼睛的黏膜都有很大影響。
另外煙霧中檢測出大量的丙二醇和甘油,他們并不經常出現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
常溫下的丙二醇是安全的,但長時間吸食,還是在加熱的情況下,轉化成氣體吸食的情況下,過程中產生的極微量的有害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還會對我們的人體產生危害。
解說:氣化的丙二醇和甘油對于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電子煙也會釋放有害物質,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吸煙者和被動吸煙人群的健康。
謝穎穎:通過我們做的科學實驗證明電子煙同樣含有不少有害物質,危害一點不比香煙少,所以在美國一些國家電子煙被列為“煙草制品”,而在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電子煙被列為醫藥產品來管理。在我國雖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曾經在去年特別發出通告,禁止向衛生年人出售電子煙,然而電子煙作為一個新興的產品,國內的大多數生產企業大多是打著科技公司的旗號,,把電子煙當作是一種電子產品來銷售,缺乏有效的監管。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準入門檻比煙草制品和醫藥制品低得多。
香煙已經讓我們付出慘痛的健康代價,而對電子煙的危害一定要用科學、正確的態度來認識,不要為了一時趕時髦而掉入到另外一個消費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