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科技旗下的《一線》新聞報道:“小黃單車被爆訂單較峰值跌六成,賬戶現金僅剩6億元,僅能支撐一個月”。該消息一經發布,立即激起了千層浪。事件的主角ofo公司不干了,堅決否認這是謠言,并表示已開始走法律流程起訴騰訊科技。一起來看下怎么回事。
1月12日,騰訊科技旗下《一線》爆出,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ofo目前的訂單較峰值下跌六成。同時,ofo至今仍欠供應商約25億元,虧空押金總額約30億元。而在當天,ofo也做出了回應,稱其訂單量保持穩定,資金流非常健康。報道中所提到的訂單量下滑、資金鏈緊張的說法,都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謠言。
原以為事情會以ofo開始起訴騰訊科技而告終,可沒想到就在當晚,騰訊科技回擊稱其有準確的訂單和資金方面的數據,可以支撐報道和言論,同時,騰訊科技還表示,“也請ofo在指責我們的同時給出相應的證據。”截至發稿前,記者發現,相關該稿件仍舊在網絡流傳,并未作出刪稿和道歉行為。對于兩家公司的言論,市民們也是議論紛紛。有市民認為,在目前的共享單車企業中,ofo單車無論在車輛的使用還是APP的操作上都十分便捷和順暢,因此并不認可騰訊相關言論的真實性。
不過也有市民認為,隨著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倒臺,資金鏈緊張,虧空押金的情況并不罕見,因此相關流言往往不會是空穴來風。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兩家企業孰是孰非,我們未能定奪,但是作為大平臺發出的言論,一經傳播對于企業的影響相當大,因此其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此外,如消息非屬實,作為ofo平臺方也應該拿出更有利的證據讓使用者安心。
洪培林認為,ofo此次被抹黑,其實與共享單車目前的商業模式不無關系。在共享單車企業中,摩拜與ofo雖然占領共享單車95%的市場份額,但是兩者均處于“燒錢”狀況,而非盈利。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相關企業仍然需要從自身的商業實際出發,實現盈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