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 發展邁大步
——荔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觀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李春生 通訊員 蔣錦華 周俊遠
荔浦市不久前在深圳市舉行招商引智推介會,現場簽約30億元、達成初步意向80億元,項目涵蓋IC集成電路載板、無人機、智能終端、LED配套設施等高端產業。
一個不沿海、不靠邊、沒高鐵的縣級市,憑什么吸引眾多高端產業集聚?“通過改善人力、金融、環境要素,培植優勢資源,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了自身的吸引力。”荔浦市政府經濟顧問滕佑靈博士說。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荔浦在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打造重商、愛商、護商的優質投資環境方面,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路子。2018年,該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
強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機制保障是關鍵。
荔浦出臺了《四家班子領導跟蹤服務工業企業工作方案》,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月一聯系、一月一例會、一季一匯報、一年一提升、一年一考評”,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不定時由企業家對領導和部門進行評分評價,并納入績效考評。
為持續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對照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對各部門的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初步建立公共服務目錄體系并實行動態管理,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我們歷來重視對企業的幫扶聯系,形成了‘官員當保姆,老板評干部’的企業服務機制,2007年以來,向企業派駐了5批64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有力地構建起‘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深圳的招商引智會上,荔浦市委書記陳代昌介紹。
該市還先后成立工業發展協調服務領導小組,規范零星小作坊、小加工點工作領導小組,破產(僵尸)企業閑置廠房資產處置領導小組等協調機構,有針對性地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我們是2016年進駐的企業,當年進駐當年投產。這與當地領導干部的熱情服務分不開。為了一個環保批復,分管企業的副鎮長聽說之后,3天時間就幫我將審批辦妥了。”在金牛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創業園,鑫隆工藝品公司負責人黃戴屏說,“我們主要生產衣架,70%出口,訂單已經排到了4月,現在擔心的是砂糖橘采摘期,怕到時候人手短缺。”
衣架是荔浦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擔心季節性工人短缺的不止隆鑫一家。當地黨委政府除了臨時招外地工人外,還推動企業將信息化和自動化運用到生產中來。裕祥公司智能機械手、佰客喜公司木衣架3D數控生產技術的運用,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化解了招工用工難題。
抓服務,“以商招商”引進新興產業
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服務保障是抓手。
該市推出系列舉措提高政務工作效率,為企業辦事提供最大便利:
設立服務工業企業“聯審聯批”窗口,推動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建立健全“并聯審批”“代辦服務”“綠色通道”等服務渠道,2018年5月開通了“不動產登記企業服務通道”,已為79家企業辦理登記208宗;率先成立了廣西首家非公企業巡回法庭,為企業化解糾紛提供“一站式”服務……據統計,2017年以來,累計為企業解決土地、環保等各種問題近1000個。
“再好的政策束之高閣也形同虛設。我們要求各部門、各鄉鎮大力推動政策從紙上走出去、從機關單位走出去,讓政策助力、引領企業發展。”市長李玉清說。
“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是荔浦的創新做法。圍繞延長光電科技、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鏈,主動到發達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打造區域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
總投資9億元的美亞迪光電產業項目,就是通過企業家“口碑”引進的新興科技產業。“我們2016年簽約,2017年5月就投產,現在已有4條生產線投產。”美亞迪部門負責人羅紫云說,“市里相關部門的跟蹤服務非常到位,工作甚至細化到企業文化、消防培訓等方面。”
筑平臺,引智引資同步
優化營商環境,提檔升級筑平臺是根本。
該市近3年累計投資7億多元,用于完善園區水、電、路、污水處理、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000萬元建設廣西首個含氰重金屬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園區環保基礎設施。
此外,還掛牌成立荔浦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建設博士創業園實現引智引資同步,以產業鏈吸引人才鏈。與多所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簽署研發合作協議,引進博士創業團隊13個,把產業、項目和人才結合在一起,重點發展新能源、光電、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新產業,吸引更多的資源、人才等要素集聚發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荔浦如何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p#分頁標題#e#據介紹,該市相繼出臺《工業高質量發展暨優化營商環境獎勵扶持方案》《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實施辦法》等激勵性政策措施10余項,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獎勵在產業轉型升級、技改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突出的企業。2017年,該市通過各類融資平臺,為企業爭取融資貸款50多億元,幫助數百家企業壯大生產。
“荔浦現有金融機構9家,金融機構網點46個,融資政策靈活多樣,正在探索成立科創基金。”李玉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