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弘禹 廣州報道
1月14日,商務部公布數據稱,2018年實際使用外資創歷史新高,1-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69.8%;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0.9%,折合成美元同比增長3%(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下同)。
“我國仍然是全球投資熱土。”1月12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9年商務部將繼續實施外資促進行動計劃,努力“穩外資”,主要做法包括將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外資結構和改善營商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1月12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也公開表示,2019年將制定2個鼓勵外資投資的目錄,吸引更多外資參與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經濟結構。稍早前,寧吉喆還曾在受訪時對媒體表示,2019年要全面優化利用外資環境,促進重大外資項目盡快落地。
12月單月增長24.9%
從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外資以穩“收官”。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介紹,2018年1-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533家,同比增長69.8%;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折合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創歷史新高”。
對比來看,2018年的增速稍遜于2017年,2017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折合1310.4億美元,同比增長4%。
不過,2018年12月份的表現卻十分搶眼,當月全國一共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30家,同比增長20.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折合137.1億美元,同比增長23.2%。
“2018年我國吸收外資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何曼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一方面,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降,“全球的餅小了”,中國肯定受影響;另一方面,從國內情況來看,當前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一些困難也必然影響外資投資。
按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早前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在2018年上半年下降了41%,發達國家更是急劇下降69%。
與之對比,2018年中國仍堪稱“全球投資熱土”。多位受訪學者也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8年中國使用外資仍有著一定的增長,特別是在絕對值上創下歷史新高,這表明中國仍對外資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鐘山也透露,據近期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調查,90%的企業認為中國是最重要市場之一,95%的企業表示未來一年將增加對華投入或保持現有投入水平。
吸引力從何而來?何曼青認為,首先中國在社會穩定、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良好等方面的傳統優勢仍突出;其次,近年在新優勢的塑造上力度持續增強,效用逐步顯現,比如從中央到地方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對標國際通行準則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有所突破。
現實確也如此,2018年隨著《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和新版外商投資全國負面清單等落地實施,我國外資投資環境明顯提升,尤其是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同時,營商環境的“大刀闊斧”改革也有直觀效果,如世界銀行便將我國營商環境排名上調了32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18年不少重大外商投資項目的落地就與上述諸多新優勢、新環境密切相關,如通過放開外資股比,重化工行業誕生了首個外商獨資項目——湛江巴斯夫石化;新能源汽車領域則收獲了特斯拉上海工廠。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室主任楊立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一直在轉變和豐富,今后還將有更多新優勢逐步體現,并且作用將日益關鍵,比如持續壯大和提升的技術人才、新能源等一系列發展迅猛的前沿科技產業,以及將通過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創造出來的一系列紅利和機遇等,將有效吸引全球資本。
將制定兩個鼓勵目錄
毫無疑問,2019年“穩外資”依舊是重點。鐘山明確表示,2019年商務部將繼續實施外資促進行動計劃,努力“穩外資”。
楊立強認為,改革開放一個重要經驗就是通過開放促發展,利用外資就是對外資開放,借此引入資本、技術和經驗推動發展。“穩外資”意味著我們將堅持這一方向不變,繼續通過吸引外資推動發展。
那么,2019年將如何“穩外資”?從此次鐘山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要點或已清晰:一是放寬市場準入,繼續縮減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獨資經營。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二是優化外資結構,加快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鼓勵外資投向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中西部地區。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三是改善營商環境,推動盡早出臺外商投資法,完善中央和地方外資投訴處理機制,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一流環境。
#p#分頁標題#e#寧吉喆也表示,2019年將落實兩個“負面清單”,清單以外對外資限制措施一律取消。兩個鼓勵外資投資的目錄將在今年制定,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范圍。此外,改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參與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汽車、金融這些領域,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
“簡單來說,就是把門打開,搞好環境,讓更多更好的資本進入。”何曼青表示,這些其實多年來一直在推進,但未來在深度和廣度上將有效加強。
楊立強分析,上述要點與宏觀經濟發展重點“一以貫之”,尤其是兩個將出臺的新目錄鼓勵外資投向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中西部地區,契合當前我國推動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促進區域協調和壯大實體經濟的方向。
何曼青認為,中國在有效利用外資過程中,一直注重將外資引向發展較不充分、較有潛力、需求也較大的領域和方向,包括當前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
數據也顯示,2018年中國在制造業、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增長較快,比如在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1%,較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35.1%;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5.4%,西部地區同比增長18.5%。
寧吉喆還表示,將在2018年四季度已經推進第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的基礎上,2019年一季度抓緊推進第二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每個項目投資額都將達到幾十億美元乃至上百億美元,第二批將要重點推進新能源等領域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