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消除美聯儲加息負面沖擊乃當務之急)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于昨日公布了貨幣政策聲明,決定將基準利率的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從此前的1.50%到1.75%調高至1.75%至2%。這是美聯儲自2015年12月開始緊縮貨幣政策以來的第七次加息,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加息。
美聯儲加息有其準確數據支撐和足夠政策依據,且往后還有很多次,符合市場預期,根本用不著質疑或糾結。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對于美聯儲此次加息,表面上看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反響都不大,表現了少有的處變不驚。形成這種局面可能是對美聯儲進入頻繁加息周期已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和心理適應性,見怪不怪。
事實上,美聯儲的每一次加息對世界金融經濟帶來的沖擊都將是巨大的,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都將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不管承認與否,也無論是否有足夠心理準備,這都是不以任何人、任何政府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
中國A股受美聯儲加息引發美股下跌進而將影響中國股市走勢,而如果美聯儲加息對全球股市的負面聯動效應包括引發的資本流動和心理情緒依然得不到“燙慰”,則中國股市有陷入更加低迷態勢的可能。
而且,近期有一個經濟現象更值得我們關注和警惕,那就是銀行信貸規模繼續收縮,社會融資規模下降,實體企業融資更加困難,這幾個因素綜合疊加給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帶來不利影響。雖然這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業資管新規落地產生的效應,但從根本上說與美聯儲加息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趨緊不無聯系。如果不對我國當前這種經濟金融形勢做出正確判斷,不擇機采取相宜措施,而是一味跟進美聯儲加息,或是對美聯儲加息無動于衷,則都是非常有害的。
盡管我國對此次美聯儲加息可能帶來的負面沖擊用不著恐慌,但應從經濟金融戰略上引起足夠重視,增強危機感和憂患感,并把其作為當前破解不利經濟金融局勢的當務之急;且對往后美聯儲加息將形成的不利影響也應進行科學預判,制定或準備系列政策“組合拳”,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減輕美聯儲加息產生的震蕩。
就當前而言,不妨采取四方面措施來消除美聯儲加息帶來的沖擊:一是適當調整我國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向“穩健適度”轉化,不宜為了面子硬撐也跟進加息,可擇機實施降準這一數量型貨幣政策操作工具,釋放充裕的市場流動性,以擴大市場貨幣供給緩解融資緊張局勢。同時,央行通過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等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予以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揮優化我國貨幣供給環境的作用,為我國實體企業融資營造寬松環境。
二是中央政府積極推出并實施系列優惠財稅政策,鼓勵銀行金融機構采取更加激進的信貸策略,站在穩定和發展經濟的政治戰略高度,想辦法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推出切合實際的信貸服務產品,不斷提高信貸服務效率;堅決克服惜貸、怕貸、畏貸、抽貸、斷貸等行為傾向,將所有能發放貸款的企業納入信貸范圍,消除一切信貸歧視行為和信貸選擇性行為,切實提高實體企業信貸可獲得性。
三是積極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為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方便,降低企業直接融資門檻,讓更多的實體企業走上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之路,為最終解決因美聯儲加息導致的社會融資萎縮和實體企業融資困難的壓力創造條件。
四是根據當前企業債券或信托產品集中到期的現實,將有發展前景、具有一定償還能力的企業即將到期的債券或信托產品,模仿債轉股形式或資產證券化方式,轉換債務方式,由銀行或相關擔保機構提供授信或擔保,使企業到期的債券和信托產品能夠得到延期或一定形式的轉換;或者按照相關專家的建議,為了減輕非標壓縮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發展替代性融資渠道,如將票交所的票據納入資管產品可投資的標準化產品序列,適當消減資管新規帶來的資金萎縮壓力,以減輕企業集中償債的負擔,間接緩解企業融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