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還有不到一星期的時間,深圳大運會就要開幕了。本屆大運會的口號是“從這里開始”,這句口號表明了深圳作為“試驗田”和“排頭兵”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歷史地位。但深圳為確保大運會安全先后采取的禁止農民工上訪討薪、拆除便民措施、清理城市街道家具等措施卻引起了外界的質疑,深圳改革開放“排頭兵”和“試驗田”的城市形象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一個可以提升其形象的大運會,為何卻沒有讓其好的城市形象傳播出去,深圳的創新改革精神是否真的一去不復返了?為此,本報從城市營銷的角度深入剖析深圳大運會采取的一些措施給深圳帶來的影響。
清理8萬“高危人群”、拆除便民措施、清理城市街道家具……大運會召開前夕,深圳的這些措施引起廣泛爭議。
“完全不擾民是(自我)安慰,我們的目標是盡量不擾民。”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每逢大型體育運動會召開之時,都是各個城市管理者竭盡全力展示其城市魅力的時候。但深圳向外界展示的形象卻是如此的冰冷與莽撞,以至于更彰顯其不自信。
當年一往無前、創新銳進的城市名片,深圳能否通過大運會的舉辦重新拾起?
深圳清危
“我不覺得自己是治安高危人群。”大運會開幕前夕,小紅(化名)重新搬回了深圳,因為老鄉告訴她,最近深圳清查出租屋的行動沒年初那么嚴了。
3個月前作為“高危人群”一員的小紅不得不把工作換到了東莞。因為在深圳“治安高危人員排查清理百日行動”中,小紅被列入了“不受深圳歡迎”人員的行列。按照深圳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申少保的說法,所謂高危人員就是,無正當理由長期滯留深圳、行蹤可疑、對社會治安構成威脅的人員。具體而言包括,有刑事犯罪前科、無正當職業、晝伏夜出人員。
小紅從事的職業正是眾人口中的“小姐”,所以盡管沒有犯罪前科,也沒有偷搶拐騙的念頭,但無正當職業、晝伏夜出兩條卻怎么也解釋不清。于是4月初,小紅搬離了深圳。“如果能回家誰愿意做這行?如果沒個理由誰愿意待在這個冷冰冰的城市?”由于東莞工作難找,為生活所迫,7月底小紅又搬回了深圳。
對于一直被外界質疑的安保工作,按申少保的說法,治安問題最難管理的就是高危人群,也正是基于這一理由,才出現了清除8萬高危人群出深的行動。
“驅逐人群、包括控制刀具并非深圳獨有的政策。”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王蔚明表示。
境內外媒體多方質疑
7月20日,深圳市城管局如臨大敵,分別向各大媒體、網站發去傳真,詳盡解析“拆除便民措施”與“清理城市街道家具”的區別。
兩天前,深圳市城管局舉行了一場關于“迎大運招牌廣告和街道家具清洗刷新工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一天后,各大網站開始紛紛轉發《深圳清拆五千余處便民設施》的改標報道。網站出現這樣的報道不到12小時,城管部門馬上作出了澄清,詳細解析清理城市街道的用意以及手法。
“政府部門反應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真是前所未見。”深圳城市規管會研究院劉志高博士如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記者了解到這是深圳最近向各部門下發的新規定:對外發布嚴格審查,媒體報道迅速反應;而且規定對于負面報道一把手親自抓、在24小時內發出自己的聲音。
讓深圳政府部門化身最高效的公司機構源于4月底的一場風波。4月2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在其官網上公布了一份《關于切實做好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結算支付工作共同維護大運會期間社會和諧穩定的通知》。這份文件規定2011年5月1日至9月30日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嚴肅處理期”。其中第六條規定甚至表明,期間發生上訪等討薪手段“一律嚴肅處理,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該文件一出臺立馬引起社會極大反響,但深圳相關部門卻反應遲緩。最終這一規定引起了中央以及境外媒體的關注,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開放包容不應只在大運會賽場》的時評,對此舉提出質疑。
直到這個時候,深圳住建局才召開新聞通氣會,公開承認文件措辭有誤。雖然深圳住建局撤回了文件,并宣布修改完善后再另行發布(直到7月底相關的文件還是沒有出現),但對于深圳大運會還是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政府公關有失水準
深圳一直是中國制度創新的試驗場,而外來人口更是這座城市發展騰飛的根基。因此民眾也更期望深圳會展示更多的“善意”。
#p#分頁標題#e#“我相信李敖的話‘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有些事情只能說不能做’。”王蔚明認為,回顧兩項被評為“安保越位”的措施,兩者均為深圳警方正式公布的消息,清除8萬治安高危人士源于4月10日警方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刀具管制源于4月18日,深圳市公安局起草《關于加強刀具安全管理的決定》向全市公開征求意見。“發布任何消息的時候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口徑,有些事情發布出來影響很大,有些事情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壞,一傳播出來,一點壞就變成全部壞了。”王蔚明認為,深圳應該花錢請些顧問公司做評估。
例如深圳大運會創新地提出了“不搞單雙號限行,倡議綠色出行”的交通管制方法。深圳“把限行的權力交還給市民”(深圳市市長許勤語),通過各種宣傳倡議市民綠色出行,讓市民通過短信、通過微博,申請停駛或者限駛。劉志高認為,深圳市政府甚至把綠色出行的宣傳做到了小學生中,讓小學生動員家長限行。與一紙單雙號限行的行政命令相比,深圳采取的已是“政府與市民一體”的現代城市管理手段。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種難得的‘城市盛會’管理創新卻沒能讓更多人認識到其中的意義。”劉志高表示,深圳大運會在綠色出行上的確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倡議市民限行外,大運會期間還會推出2011輛新能源汽車;而新開通的110公里的地鐵網,使超過100萬的市民出行工具轉入地下。
深圳大運會有關措施傳播效果分析
清理8萬“治安高危人員”
負面影響:
被指是社會歧視,是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是對深圳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8萬外來人口的“始亂終棄”。
不準農民工5月1日~9月30日上訪討薪
負面影響:
被指開放包容性不足,政府部門越位管理,對民意反應遲緩,城市管理創新不足。
拆除便民措施
負面影響:
被指不以人為本,嚴重影響市民的日常正常生活。
“不搞單雙號限行,倡議綠色出行”
正面影響:
效果是正面的,但是由于宣傳教育不到位,外界對其認識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