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億財經網12月10日訊,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進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在11月顯現。連續數月高增長后,中國出口和進口增速均驟降至個位數且遠遜市場預期,貿易順差則攀升至年內新高。分析人士表示,這顯示了內外需開始趨于疲弱,而中美貿易戰導致的“搶出口”刺激效應也已減弱。
中美貿易雖然暫時休戰,但華為CFO被捕又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也印證了市場人士普遍認可的中美貿易戰是持久戰的判斷;分析師們預計,進出口同時走弱可能會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外貿的總體格局。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進出口疲態盡顯,進口乏力顯示國內需求回落較明顯,盡管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調整,但仍未能刺激國內的購買,可見需求端不支撐;出口偏弱既有國際市場需求因素,也與前期搶出口后的疲弱有關?!拔磥砣孕柚匾暢隹谛蝿莸淖兓苯雨P系到國內就業市場的強弱?!彼赋?。
中國海關總署周六公布,以美元計價11月出口同比增長5.4%,進口同比增長3%,路透調查預估中值分別為10%和14.5%;11月貿易順差為447.4億美元,擴大16.4%,創年內最高,且高于路透預估中值的順差340億美元。
據路透測算,11月美元計價出口增速為今年3月以來最低,進口增速為2016年10月以來最低。
“全球經濟共振下行,進出口同時走弱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外貿總體格局?!蔽髂献C券宏觀分析師楊業偉表示,全球貿易增速已開始放緩,疊加貿易戰影響逐步體現,中國出口增速將面臨持續下行壓力,而前期緊信用帶動內需放緩也將導致進口增速回落。
他認為,應對外需放緩,需要國內穩增長政策更為有效的發力,疏通寬松政策傳導渠道,實現經濟平穩運行。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上周稍早表示,明年中國外貿發展仍然具備有力支撐?!皳尦隹凇钡默F象可能存在于個別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影響的出口市場,但從總體上看,這種現象不是今年中國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的決定性因素。他強調,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個別市場的波動對整體外貿發展的趨勢影響有限,特別是進口潛力正在逐步釋放。
中美兩國元首上周末G20會晤踩下經貿摩擦升級的“剎車”,雙方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并設下自12月1日開始的為時90天的寬限期。但隨后傳出消息,華為全球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又引發對中美緊張關系可能再度升級的擔憂。
11月中國對美進口下跌25%,創2016年1月以來最大月跌幅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國對美國進口同比錄得較大幅度下滑。具體數據來看,前11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582822.2百萬美元,增長10.9%。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438172.1百萬美元,增長12.9%;自美國進口144650.2百萬美元,增長5%。
而11月當月,中國對美國出口46216.8百萬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42095.97百萬美元,增長了9.8%。但11月中國自美國進口規模達10665.6百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228.1百萬美元相比,同比下降了25%,這也成為了自2016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指出,11月份對美出口單月同比增速為9.79%,而該增速在5月至10月則一直高于11%,去年同期的增速則為15.21%。因此,對美出口有一定基數效應,但是搶出口效應也出現一定消散。至11月對美貿易累計差額繼續擴大至2935億美元。這也與近期美國公布的創10年以來的新高的貿易逆差一致。
此外,明明團隊還表示,1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值為6.94,較10月變動不大,但較去年同期6.62有較為明顯貶值,而且去年同期處于升值周期的開始階段,因此匯率因素對于出口仍有的支撐。但是,從廣交會的數據、PMI新出口訂單分項、搶出口效應有所消退以及全球的經濟下行壓力來看,即便匯率有所支撐,未來出口數據仍然將面臨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