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谷楓 北京報道
新三板的準入門檻或迎來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2016年9月9日,全國中小股份企業轉讓系統(下稱“全國股轉系統”)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業務問答——關于掛牌條件適用若干問題的解答(二)》(下稱“《問答二》”)。
從《問答二》生效開始,新三板市場也徹底告別了此前低門檻寬容度高的時代。“如果說以前低門檻是放開市場容量,那么《問答二》就是扎住了市場的口袋。”3月21日,中泰證券一位人士直言。
但對于其中涉及負面清單的一些要求,券商在實操層面遭遇了執行困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券商處了解到,實行6個月的負面清單相關內容或有調整的可能性。
執行難度大
全國股轉系統要求,自新政發布之日起,主辦券商提交申請掛牌文件的,應在《推薦報告》中就申請掛牌公司是否存在負面清單限制情形發表意見。申請掛牌公司屬于非科技創新類的,主辦券商應說明營業收入是否達到行業平均水平及其簡要分析過程。
另外,在《問答二》發布之前的已申報公司,存在負面清單限制情形的,主辦券商應補充核查并發表意見。
實際操作中,以樣本選取為例,全國股轉系統要求用行業平均營業收入的測算樣本數據來源應公開可靠,可以選取公開市場數據(如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公司等),以及國家統計部門、宏觀經濟主管部門、財政稅務部門數據,行業協會公開數據等進行綜合測算分析。
但這一項給眾多券商項目組提出了難題。3月22日,一位海通證券新三板業務人士便指出負面清單操作過程中影響最大的便屬“持續經營能力”這項新要求。
上述新三板業務人士指出:“限制之前,對持續經營能力更多是中介機構的定性判斷,騰挪空間較大。而提高標準后,要求用‘營業收入位于同行業前50%’來界定是否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3月22日,滬上一家券商新三板部門人士也告訴記者,“很多新三板的企業都是非常細分的行業,很難在A股找到對標指標,有些行業幾乎所有企業都沒有一家是公眾公司,行業數據無從獲得。因此測算或者對比行業平均水平很難下手。”
根據負面清單的要求,券商在執行層面遭遇的困難不一而足,一些項目也因此無法開展下去。
在這種背景下,記者從券商處了解到,負面清單或將在近期迎來優化。“近期監管層在座談會上也指出發了一些可以優化的地方,負面清單未來要進行優化調整。”3月21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機構人士指出。
不過,負面清單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市場認可。3月22日,北方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長久以來新三板公司給公眾的印象是企業數量多,但優質企業很少,經過3年的企業數量井噴階段,如今企業數量基數足夠大的情況下,是需要提高掛牌門檻。”
掛牌數量減速
負面清單的出臺對于掛牌企業數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3月22日,一位中信證券區域投行的人士也直言:“監管層目的很明確,萬家之后,券商推薦掛牌思路就是希望可以推質量不錯的企業,對于質量監管層也給出了明確的界定,就是希望有一個由質到量的變化。”
時間進入2017年之后,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的數量也在逐月減少,1月和2月的新增掛牌企業數量相比去年同期有較為明顯的下滑。與此同時,部分企業也知難而退,或是躊躇不前。
企業掛牌數量下滑背后正是負面清單門檻的作用生效。根據《問答二》的要求,規定存在四種負面清單情形之一的公司不予掛牌。在負面清單發布后,券商對當前手頭儲備項目進行梳理,立項標準已大大提高。
“事實上,在負面清單實施前,我們在去年年初就開始收緊項目了,包括此前簽了合同做到一半的項目,我們都沒往上報。根據負面清單我們拒了很多項目,以避免未來會出現企業不達標但做到一半,推薦掛牌也不是、不推薦掛牌也不是的情況。”3月22日,華龍證券一位承做新三板項目的人士表示。
3月22日,上海某擬掛牌新三板公司董事長表示:“我公司目前因為凈資產規模太小不到2000萬,且連續兩年虧損,目前券商掛牌團隊已決定不申報我們的材料。”
記者還了解到,西北地區一家擬掛牌的新三板企業為了滿足條件能夠重新立項,在新政出臺后協調多方關系最終被認定為科技創新類公司,但至今仍因為利潤等問題卡在其主辦券商的內核階段。(編輯:楊穎樺)
進入【新三板主題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