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在與世界的深度互動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企業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加快成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進入新時代,外商投資呈現出涌向高技術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等高端產業的趨勢,順應新趨勢加快市場準入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是中國政府按照自身發展邏輯和基于歷史經驗的主動選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
高水平開放促高質量發展
大幅擴大服務業開放、基本放開制造業、放寬農業和能源資源領域準入……新版負面清單,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多個領域,推出一系列重磅開放舉措。
我國經濟發展是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隨著產業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更加完善,我國已具備高水平發展的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通過新的開放措施,將進一步深化我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投資合作,開展更廣泛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在更大范圍實現互利共贏。
大幅放寬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制造業的市場準入,既能直接增加高檔汽車等高質量產品的供給,更有利于推動上下游本土企業在和外資企業的競爭和合作中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經營理念,有效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技術水平;
大幅放寬物流、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市場準入,有利于將外資企業在服務環節的優勢和本土企業在加工制造環節的優勢有機融合,有效促進我國整體制造業轉型升級;
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對于優化資本配置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創新和改進生產工藝,有效提高供給質量意義重大……